第一百一十八章 定朝鮮的設想(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鴻泰微微點了點頭,沒想到自己第一次做實驗居然失敗了,想試試能不能反覆刷點,結果人家沒反覆橫跳。
“沒關係,可能是因為建奴的部隊還沒有開過來,建奴現在應該才剛剛得到兵敗的訊息,還沒來得及進行對應措施呢。”
這十幾天過的特別快,抓都抓不住,一轉眼就過去了。
兵馬的調動,匠作營的整改,永豐叄衛的開荒、上戶口,俘虜的崗位安排,糧草、物資的調動等等等等。
犧牲的永豐營將士的撫卹金、宣傳,對於存活的永豐營將士的嘉獎,給永豐營的將士鳥槍換炮,更換新繳獲的軍械盔甲。
換下來的和富餘出來的軍械、盔甲,全部由兵匠局進行修補。多出來的這些盔甲和兵刃,甚至能再武裝三萬人。
這個數字報給王鴻泰的時候,他就知道被俘虜頂下來的三萬勞工營壯丁該幹什麼去了。
想到這三萬預備役永豐營,王鴻泰問道:“軍訓的怎麼樣了?”
“還行吧,宋將軍在龍川傳回的書信上說,這三萬人倒是可以當建築隊,好傢伙,差點沒把龍川給翻新一遍。”
楊殿弼笑了笑,又有些擔憂的說道:“侯爺,這樣不行啊,永豐營和預備役的青壯裡,有不少義州、龍川的人,還有不少再南邊一點的人,比如鹽州之類的,咱們再叫永豐營,是不是不妥啊。
龜城、大館兩地的青壯統計,也有四千之數,這……”
王鴻泰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這確實是個問題。
山西兵和山海關兵能因為口音和飲食差異差點大打出手,更何況朝鮮兵呢?
“以前是因為草創,再加上主要組成人員是永豐的人,才叫永豐營的,以後朝鮮兵會越來越多,的確應該改名了。
就叫昭明營吧,心向大明,渴望當明人,就叫這個名。”
楊殿弼一琢磨,感覺可以,拍馬屁道:“昭明營?這名好聽,聽著都像關內的正規軍了,這幫小崽子怕不是得高興壞了。”
王鴻泰笑了笑,沒當回事,吩咐道:“這樣,定下基調,以後朝鮮兵全部隸屬於昭明營,按照步人甲的軍制來,戰兵三千人一營,咱們建制散了的弟兄充進去當高官,永豐營的將士已經證明了他們能用,讓他們去精選中下層將官。
軍服、旗幟什麼的感覺做出來,這兩樣最能凝聚一個集體的力量了。
至於待遇嘛,閒時管飯,負責修繕城防,幫助百姓開荒,戰時賞錢,這種半職業屬性太適合這幫窮的叮噹響的朝鮮兵了。”
這個年代,能管飯,那可就是最大的保障了!發錢?要錢幹嘛,你上哪花去?包吃住,發衣服,除了不分配婚嫁,你這人生直接圓滿了啊,還要什麼腳踏車?
楊殿弼點點頭,說道:“好的侯爺,馬上我就讓人去傳達命令。”
說完一拍腦門,從懷裡抽出兩張紙條,遞給了王鴻泰。
王鴻泰好奇的接過來開啟查閱,突然眼睛瞪得滴溜圓,問道:“訊息準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