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皇帝、文臣、武將三方的商討後,大家都是一致贊成的都是贊成的,御駕親征的意義,太大了!

在一些老人精的想法中,皇上既然已經看明白了抄家和兵權的力量,那肯定不至於太傻,怎麼著也不至於來一個寧武關之變。

而朱由檢,就是第三種情況,為了激發士氣,展露決心,表明朱家的血性還在,大明皇室還沒亡!

太祖、成祖、仁宗、宣宗、景泰帝、武宗……

誰沒打過仗?哪個不算馬上天子?!別管才不才疏,反正志大是肯定沒毛病!

不說開疆拓土,萬國來朝吧,不說光宗耀祖,再創輝煌吧,最起碼跟祖宗平齊吧?怎麼著也得差不多吧!

所以,為了這次御駕親征,朱由檢那是自朱棣駕崩後,時隔兩百年,再一次開始了一日一巡查軍營生活,勇三營的將士也不是知將而不知皇上的私軍。

更是撿起了放下許久的弓、劍、馬,每天除了批摺子、練武、造小孩,沒有任何其他的空閒時間,活的那叫一個充實。

奈何另一位心腹太監傳回訊息,為了讓鄭芝龍出船,不想給爵位,所以用了大量的經費,朱由檢又沒錢了。(個人覺得啊,不少只有王承恩陪著死,那肯定有其他效死的太監,要不然就大明那個皇宮安保系統,早換皇帝了,所以這裡個人填了一個懶得想名字的太監。)

這也是一些人想不明白的,投降的流寇都能封爵,為什麼有實力的鄭芝龍想要個身份這麼難?

因為鄭芝龍有實力啊!因為離得遠啊!

聽沒聽說過一句話叫山高皇帝遠啊?在朱由檢,或者大明主流社會的認識中,海外根本沒有強敵能夠牽制鄭芝龍,一旦封爵,那就是要造反。

這跟新秀王鴻泰根本不一樣,人家是“千餘殘兵敗將”、“腹背受敵”的狀態,前有女真建奴,後有孝子朝鮮,他王鴻泰孤零零的,就算許下什麼爵位,你實力不行,一切都好說。

大明現在都這樣了,千餘人的小雞子怎麼了?立個平民出身的標杆怎麼了?我老朱家造反出身……

而且人家王鴻泰上來給人家封侯爵,是因為滿清的特殊地位,你鄭芝龍上來要侯爵,憑什麼?一點忙沒幫上就要爵位?真當爵位大風颳的啊!

開國一批,永樂靖難一批,正統一批,武宗一批,萬曆一批,那都是有數的!你當文官呢?一茬子一茬子的。

“唉,都是錢鬧的,最近不少流民求著我們收留,沒辦法,只能收了。”

李邦華眉頭一皺,嘆了口氣,說道:“也是難為你了,戰事一起,生靈塗炭,不收納,他們就變成闖賊,收納了,我們的糧食又不夠。”

這個時候,其中一人上前說道:“末將有一個提議。”

眾人望去,發現正是新秀遼東侯一系的金州伯,楊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