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官制整改(第2/2頁)
章節報錯
啊對對對,你說的都對,就好像每年都有幾十萬人被“鼓勵”創業後失敗,你卻天天說誰誰成功了一樣。
多少人,有這遠超同時期、同年齡段平均水平的天才,壯志未酬,鬱鬱而終?
眾所周知,翰林院無論怎麼變,基本上都是九大官職,分別是翰林院掌管學士院長、翰林院侍讀學士副院長、翰林院侍講學士副院長、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翰林院修撰、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檢討、翰林院侍詔。
請問,歷朝歷代,每一批文人,當這九個人佔在教育的位置上實,他們在做什麼?
這科學嗎?這對嗎?可能吧。
(無政治聯想,無時事隱喻)
不想想怎麼改變,怎麼改革,一邊讓老先生們幹了一把年紀了,該乞骸骨了,你特麼張嘴就是人才稀缺,讓人家再幹五年?
這邊忽悠完歲數大的,這邊在忽悠小的。
哎呀,你還年輕,還需要歷練,你還不成熟,需要打磨自己,先從基層幹起云云。
啊就這啊?就這啊?兩邊都安撫,兩邊都罵娘是吧?總不能明令規定一家必須生九個來培養人才吧?
一封封主觀情感極其豐富,煽動性極強的“招賢令”,由左建中以侯爺求賢若渴,他左建中執筆代勞的定位寄出,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這是什麼大善人啊?
分立縣政令一職,十三縣原縣政令改為縣令,地方擴招縣丞兩人。
每縣新增稽查指揮使一職,職能反貪、反腐,每名稽查指揮使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可以跟縣稽查局彙報,臨時統率五百縣稽查標營,進行暴力執法。
愛了愛了,一整個愛了!
這麼算下來,新增的加上本來就缺職的,位子就達到了一百多個。
鄉一級擴充宣傳使,每鄉增加宣傳使一名,由王鴻泰直轄,說句不好聽,這活左建中都想幹!
這玩意可是成天跟著王鴻泰屁股後面晃啊!
雜七雜八的地方官職,缺口極大,如果再算上小吏,最起碼需要四百到五百人才最後完善。
這也正常,畢竟本身就有這數十萬人口的底子,再加上王鴻泰這段時間遷移過來的遼民,逃避稅收,脫籍避世的山民等等,不完全統計,王鴻泰廣義上的管控範圍已經達到了七十八萬多的人口數量。
要不是大部分職能王鴻泰還信不過,依舊在直轄軍管,恐怕需要的文職數量還要翻翻。
至於王鴻泰經常提起的編纂院,左建中也放在了心上,屬於是定點下套,專門邀請那些才華尚可的小年輕來永豐,給王鴻泰寫傳記……啊呸,是銘記歷史,凝聚精神力量,綻放文明之花,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