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匠作營(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已經建起來的一小段城牆,目前開始了下一步準備工作,那就是對城牆外皮進行包磚處理,稱為磚城牆。
磚城牆是在夯土城牆的兩面包上一層大磚,即是城牆磚。城牆磚比建造房屋用的磚塊尺度寬且長,城牆磚用白灰漿砌築。
凡是磚砌的城牆,其表皮用磚,基座都用石條砌築,石條高度不甚相等,在石條的頂部再砌磚牆牆體,砌到一定高度時再做垛口、牆眼。
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展開守軍的弓箭、火槍、火炮等遠端火力,也可以最大程度的抵禦攻城方對牆體的攻勢。
草草建設起來的軍工大營相對於兵匠局和民匠局來講,更像是一個大工地。就算王鴻泰天天派人強迫他們擦洗身子,那裡面的汗味也足夠讓王鴻泰的軍隊戰鬥減員。
一開始王鴻泰還打著讓這些人去送死,所以去跟他們一起吃吃飯,聊聊天,親民一下,結果那汗臭和飯香一同上湧的時候,王鴻泰表示告辭。
“大帥,三縣十一鄉的餘糧都運送過來了,卑職清點過了,足夠咱們的兩千多軍隊和這兩萬多勞工、七百匠戶、一千多俘虜兩個月使用了。”
王鴻泰點點頭,夾著豆角吃了一口,把碗裡的精米扒拉完,滿足的癱在椅子上,十分的腐敗。
“糧草是肯定不缺的,既然都說是餘糧了,也就是說需要咱們提供糧食的只有咱們自己的軍隊和馬匹,那些朝鮮人完全就是打工吃自己上交的飯。”
宋玉國笑了笑,沒說什麼。
王鴻泰拍著肚皮的手動作一頓,問道:“等等,你剛剛說的是,七百匠戶?”
“是的將軍,目前兵匠局匠人四十七,總人數三百多,民匠局六百七多人,總人數一千九百多人。”
王鴻泰聽著宋玉國的話來了興趣,讓宋玉國跟他講講目前匠作營的成分。(為了跟明軍制區分,也為了多水一個字,所以名稱有變化)
“由於將軍言而有信,並沒有強迫他們進行沉重不堪的工作,反倒因為咱們的接手,不單讓他們能夠吃得飽,還能夠賺取一些錢財補貼家用,所以他們就放下防備,讓家裡人過來幫忙。
目前卑職在左政令給我的小吏們登記的名單中,總結了一下匠作營的組成。
以七百多匠人為核心,這些匠人是主要生產和打造的器械、工具的主力。他們的兒子或者兄弟負責打下手,女兒、兒媳負責紡織工作,主要是加大鞋襪、衣服的生產,填補軍需輜重空虛。
可以說,除了家裡的老人或者不能幹活的孩子,基本上全家都搬過來了。”
說到這裡,宋玉國又補了一句:“而且這些人對將軍稱讚有加,不願意回到鄉子裡去,讓左政令他們咬牙切齒。”
王鴻泰哈哈大笑,說道:“哈哈哈,好啊!這就是人心啊,百姓要的不多,你瞧瞧,這些都是最樸素的人,他們沒經歷過奢侈,一輩子都在溫飽線掙扎,只要讓他們吃飽,吃好,他們就會感恩戴德,死心塌地的為你做事。
若是再尊重他們,讓他們在精神上也得到滿足,再給一些錢財,他們就會賣命!可愛又可憐,他們要的,真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