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朱由檢真是氣笑了,自己也真算是倒黴到了家,自登基以來內憂外患,連年自然災害,顆粒無收。

百姓嘛,能吃飽飯就行,百姓要求不高,但往往最低微的願望都不能滿足。

試想,誰沒事頂著失去生命的危險造反啊?你看看大澤鄉起義、黃巢起義、黃巾起義之類的,哪一個不是到了要命關頭,不行動就等死的時刻才豁出去造反的?

雖說有自然災害,但是又不是頭一次,辦法是有的,農民起義軍是可以安撫的,給口吃的,給個活路,誰還造反啊。

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大明的百姓還沒有過夠。然而當時朱由檢也是莽,他是怎麼想的呢?起義軍就都是刁民、土匪?

拿剩餘不多的錢徵集軍隊跟起義軍硬扛,結果是越打越多、越打起義軍越旺盛,到現在朱由檢才想到安撫,這時人家已經家破人亡了。

現在安撫,只能換來短暫的喘息,仇恨的種子已經在每一個農民兄弟心中深深的埋下,為了犧牲的戰友、為了死去的老婆孩子。

還有,起義軍首領喊出的“共均富、日飽足”的承諾,拼上性命也要一較高下!

朱由檢的政策使他失去了民心,失去了王朝無比珍重的根基所在。

現在朝堂上又是東林一家獨大,外患日益嚴重。自薩爾滸之戰失利後,大明實力衰微,建州女真、滿族的實力日益膨脹。

曾經那個舉世名將李成梁放過的黃毛小兒,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努爾哈赤率領的女真部落在大明的東北邊境掀起一場又一場腥風血雨,抵抗入侵已經刻不容緩。

朱由檢重用袁崇煥、滿桂、毛文龍等抵禦女真入侵,並且給予袁崇煥極大的權力,朱由檢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這高度集中的權力,害死了袁崇煥,瓦解了邊關將士的凝聚力,給了女真可乘之機。

從此女真一族在大明邊關一發不可收拾,皇太極更是喊出了“大清”的國號,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這皇帝的舞臺。

朱由檢是個努力的人,但是他還是個倒黴的人。

崇禎元年,北方大旱,陝西尤為嚴重。

崇禎五年,北方各省爆發大饑荒,平民百姓只能剝樹皮,甚至吃觀音土漲肚而死。

崇禎六年,陝西全境鬧蝗災,耀州、澄城縣最甚,百姓死亡人數超過一半。

崇禎七年以後旱情不斷。

崇禎十年至十三年,四年皆有蝗災,百姓出現人吃人的慘狀。

崇禎十三年、十四年是南北各地的大荒年,流民棄嬰遍佈國家主幹道兩側。

崇禎十三年至十七年初,因為天災,流民不斷,鼠疫橫行,死屍遍野。僅冀、晉、陝三省死亡人數就高達千萬之眾!

朱由檢上位的十幾年裡,災情嚴重,大量流民吃不飽飯,面臨著餓死的危險,朝廷抵禦建奴入侵,國庫一度虧空,無力賑災,農民起義已成排山倒海之勢,大明王朝已經無力迴天。

朱由檢活動著酸澀的脖子,嘆道:“朕不是亡國之君,朝堂袞袞諸公,皆是可殺之罪人!王大伴,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