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努爾合曼聰明的腦瓜(第1/2頁)
章節報錯
努爾合曼悟到了,他搶到的最值錢的,在看他來,他搶到的最值錢的,就是三本書!
《史記》、《資治通鑑》和《三國演義》,是的,有三國演義!
別不拿豆包當乾糧,建奴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哪來的書?一本三國,那就是排兵佈陣加人情世故的最佳講解!
當年皇太極還用三國演義打仗呢!
滿清崛起於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努爾哈赤帶領他的八旗軍與明軍的戰鬥,每戰必勝。
直到遇到了明將袁崇煥,努爾哈赤“戰神”的神話就幻滅了。後金軍隊6萬人,袁崇煥只有2萬人守衛孤城寧遠。經過5天的慘烈戰鬥,後金軍隊死傷慘重。寧遠之戰,成了努爾哈赤的“滑鐵盧”,幾個月之後,努爾哈赤含恨病逝在瀋陽。
皇太極繼位之後,繼續帶領軍隊去攻打寧遠,又一次慘敗而歸。袁崇煥成了後金攻入大明的攔路虎,成為皇太極的眼中釘、肉中刺。
皇太極放棄了繼續死磕寧遠,必須除掉袁崇煥。皇太極在漢族大臣的影響下,特別喜歡讀《三國演義》,皇太極參考《群英會蔣幹中計》這一回的故事,照貓畫虎地想到了反間計。
《清實錄》裡就記載皇太極的反間計。(附1.)
努爾合曼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自我學習,和強迫被抓回來的漢人講解,自己也是收穫頗豐。
宦官亂政後宮干政,外戚專權等尾大不掉之勢,漢、唐、明三代莫不過如此。
宦官亂政最早開始於秦代,一直到明朝斷斷續續都有。
從秦代開始,這樣的問題便層出不窮。趙高就是始作俑者,秦王朝的覆滅跟他有很大關係。擅自更改秦始皇遺詔,這當然也是我們千古一帝做得比較失策的地方。
再一個擅殺皇帝,秦二世胡亥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親手把他扶持到皇帝這個位置,因為跟自己的意見不一致,又親手把他殺掉。
當然秦的滅亡跟他暴政苛政的政策有關係,沒有趙高而是扶蘇繼位,可能應該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秦之後的東漢跟唐朝也是如此,雖然被稱作強漢盛唐。漢和帝時期為了制約外戚,啟用宦官這枚棋子。
這也成為日後東漢滅亡的導火索之一,唐代安史之亂後由盛唐進入中唐,乃至後來的晚唐都有宦官干政的例子。
甚至出現宦官擅自廢立皇帝的事件,由此可見唐代的宦官亂政最為嚴重!
至於說明朝,本來朱元璋借鑑歷代王朝滅亡的教訓,堅決不讓宦官讀書干政。
明成祖朱棣奪位後,為了使自己的皇位坐穩,不但恢復了明朝的錦衣衛,而且在這個基礎上設立東廠組織,成為明滅亡的關鍵性原因之一。雖然不是最重要的。
然後就是後宮干政!漢朝跟唐朝都有過,宋明吸取教訓,歷代皇后大部分出自平民。
然後就是外戚專權!兩漢時期表現比較突出,其他朝代還好
最後,就是努爾合曼悟出的最後一點。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埋下了節度使藩鎮割據的局面,此後一直沒有解決!
瞧瞧,努爾合曼一共總結出來的三點,可以歸結於統治者身邊有奸臣,妻子的孃家太強,權利沒有全都握在手裡。
再看看現在的大金,皇太極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雖然訊息把控極嚴,但是對於這個時候的大金來說,一些秘密都是紙糊的。
也就是大明爛了,錦衣衛被廢了,要不然建奴這屁大點地方得被滲透的跟篩子一樣。
統治者不行了,下一位該繼承了吧?豪格?努爾合曼搖搖頭,努爾合曼覺得多爾袞比豪格更適合,就是多鐸都比他強。
這不又是龍爭虎鬥?
聽這些來回跑買賣的旗人無意間透露的訊息來看,科爾沁部落也不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