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剛停,天地之間一片寂靜,兩人身處在一棵千年老樹之下。

孫弘毅將少年平放在石頭上躺著,他想過先將他送回家中,不過他剛生起這個念頭就打消了,因為他看出少年現在並不想回到村子。

於是他將手放在陳青山額頭,渡給他一些元氣。

“你醒了。感覺身體怎麼樣。”

陳青山只覺得頭重腳輕,渾身難受。

“我感覺自己好疲憊,我這是怎麼了,孫叔叔。”

孫弘毅將少年扶起,無奈道。

“看來老師根本什麼都沒教你啊。”

陳青山略帶了點反駁的語氣。

“那倒不是,爺爺和我大致講了天下修行者的派別,如儒,妖,佛,道,鬼,武,和外道。”

孫弘毅也沒計較這點。

“嗯,你爺爺說的不錯,天下修行者確實無外乎這七類,但只知道這些是不夠的。”

“修行可是慎重再慎重的事,稍有不慎便會傷及性命。”

“也罷,之前你說你已向天地立誓,找張寶郎報仇,那這件事就沒那麼簡單了,我先和你細講一下修行中需要注意事,也算是代師父向你傳道了。”

陳青山卻露出焦急神態。

“孫叔叔,先不急傳道,為何你說找張寶郎沒那麼簡單了,我不是有塑本回源的神通可以望他所在嗎?”

孫弘毅笑道:“容我道來,平常人的誓言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內心,而修行人的誓言則不僅僅是證心了,心之一字在修行中無比重要,不可有絲毫欺瞞,更何況你發誓時引天地來證心。”

“我類修行者一言一行,皆可天地有感,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雖不現世,但不代表他們不存在,他們就是天地的代言人。”

“就如同維繫朝堂執行的官員一樣,神明則是揹負著執行天地的責任。”

“而你一旦立誓,天地為了驗證你的真心,便會引發變數給你多加磨礪。”

陳青山問道:“我那發誓豈不是給自己報仇一事橫添了許多波折嗎?”

孫弘毅含笑。

“是也不是,你若有心去做,必定能成,你若無心去做,成也不成。”

陳青山不愧是天生聰慧,馬上就明白了這裡面的玄機。

“我懂了,孫叔叔,關鍵還是我會不會去做。”

但隨即他又想到了當初自己所思考的那個問題。

仙神是以什麼樣的質態存在於這個世間呢。

為何當初自己呼天喚地卻沒有一絲回應,不是說一言一行天地有感嗎?

也許孫叔叔知道,我且問問他。

陳青山疑惑道:“孫叔叔,那些仙神現在身在何處呢?”

孫弘毅聽見這個問題一幅意料之中的表情。

“哈哈,我就知道你會問這個問題,但是我還不能告訴你,這個要等你以後自己去發現才行,境界不夠,知道了這些對你沒什麼好處。”

“還是先說正事,給你講講修行中的細節。”

“你也知道修行是生命為了超脫,為了擺脫牢籠的做出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