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弘毅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十分認真,但隨即他臉上又露出一模淡淡的笑容。

好像在自嘲自己這麼能對一個少年問出這種深奧的問題。

不過出乎他意料的是陳青山還真的答了上來。

他看見陳青山先是閉目沉思,然後兩隻手在空中撥弄著什麼,好似拂去身前的迷霧。

片刻功夫,“孫叔叔,我懂了。”

孫弘毅先是詫異,然後露出滿意的笑容,願意思考的少年郎,就是好少年郎,先不論的他的回答是對是錯,錯了也沒關係嘛。

誰年輕時沒踏入過錯誤的思想,或是做錯過一些事呢。

陳青山停下手中的動作,睜開雙目,眼神透露出平靜和堅韌。

他深吸一口氣,好像在匯聚全身的勇氣來面對他將要說出的那些話。

“天地有情也無情,他愛著這世間的一切,執行這日月山河為一切眾生提供可以生息的力量。”

“但同時也對這世間萬物一視同仁,不會干涉生靈會以任何一種種方式在這天地間存活,只是做下什麼事,天地也會給其相應的回報。”

“因此,以某個種族的角度來看天地是有私的,就好比人族相較於其他生靈,總是能被偏愛,被眷顧。但以眾生的角度來看,天地是無私的,因為一切眾生都來源於天地的供養。”

“所以爺爺在面對命運的走向時,他沒有對我多加干涉。”

“他已經站在天地無情也有情的角度來看待這世間的一切了,只是終究還是有牽掛,放不下人族和我。”

暴雨停了下來,天空的烏雲也都散去,

陳青山抬頭望著明月,他有些理解為何張寶郎說他喜歡月亮了。

那是因為月亮一直都承載著人們對親人那份最純淨的思念。

孫弘毅有些震撼,連周身支撐雨幕的法力都忘了撤去,若是陳青山這時轉頭,他就能用肉眼看見一抹淡淡的白光散落在他和孫弘毅的周圍。

他不敢相信這些話會出自一位少年之口,這些問題他自己都有些想不明白,對於之前陳明之留下他的一個孤孫,撒手而去,他覺得老師這舉動確實是有些無情,有些不理解,還好他來了,能照顧一下。

現在他理解老師了,無他,這個少年太聰明瞭,不,不應該說是聰明,而是有一股天地賦予的靈性。

當然這不是孫弘毅覺得自己不如陳青山,而是在這種問題上,陳青山的回答會比他更貼近本質。畢竟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方面。

就好比孫弘毅身為儒家門生,心中所念的一直都是人道強大與否,正如儒家眼中的尊卑關係,天地君親師一樣,天地雖然在祭祀物件的最頂端。

但在人道,君王才是維繫一國強盛與否的重要因素。

陳青山收起心中思念,轉過頭看向孫弘毅。

“孫叔叔,你怎麼了?是我說錯什麼了嗎?”

孫弘毅這時從咀嚼回味中反應過來。

“不,沒什麼,你沒說錯,反而說的很對。”

“只是和我之前的一些理解有些衝突而已,但這不論對錯。”

“剛才那個問題讓你理解你爺爺的角度了,但我想你還沒具體瞭解為什麼吧。”

“正好,得你這番話的緣故,我想我倒是能為你具體解答了。”

孫弘毅拉著陳青山坐到一塊處在樹蔭之下,並未淋到雨水的灰石之上,眼神中滿是恭敬的開始講述。

“老師,他是個天才,一個能不經他人指點就能步入修行之路且突飛猛進的天才,當然他的天才絕不止如此。”

“在我年少時,緣於父親的舉薦我拜在了老師的門下,從那時起,每當老師領我冶學之後都會吟誦一篇道經中的文章,那篇文章的內容講的是天道和人道。”

“當時我還以為老師只是單純的研究天人關係,畢竟做這些事為求立說的老儒生也不少,可是我錯了,直到發生那件朝堂秘案之後,我才明白那是老師走到了儒家修行之路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