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

隨著耿大叔一聲呼喚,又一座金碧輝煌的陵園出現在面前。

站在西側山巒上,只見東北面的陵區,遠遠可見一座五孔石拱橋,沿著中軸線向北,是一座五孔牌樓門,後面就是神道碑亭。繞過神道碑亭,就是三路三孔石拱橋,石拱橋後便是隆恩門,在隆恩門左右兩側,各有一排偏房,這在過去又叫朝房和班房。

“我那侄女,就住在東側的偏房裡。”

“耿叔,那還猶豫什麼,我們下去吧。”王珂大叫一聲,立刻跳著跑下山去。

偵察班的戰士,以及老排長鬍志軍和耿大叔,緊隨其後。走了這麼久,終於到了地方,大家一下感覺到渾身都是勁。

抄一個近道,直接到了三孔石橋和神道碑亭。

碑亭雙簷歇山黃瓦頂,面闊進深均為八九米,樓內有一通石碑,碑身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鐫刻著死去皇帝的諡號。

“砰砰砰”,耿大叔跑到東偏房去喊他的侄女了。

不一會兒,一位臉蛋兒黑紅的中年女性跟著過來了,她抿嘴兒一笑,並沒有多說話,只是打量了面前這八九位戰士。接著就拿上鑰匙開啟了最東面的那扇殿門。

“耿叔,這也叫隆恩門嗎?”

“是啊。”一行人跨過擋門的桁條,便進陵園。

“閨女,你們這什麼時候開始挖?”耿大叔問他的侄女。

“聽說就在這幾天,現在等省裡的考古隊呢。”

“那過一週,我們再來看看?”

“這個……”

“沒事,都不是外人,到時我也來看看。”耿叔大大咧咧地說完,趕緊帶著王珂一行進去了。

步入大門,向北望去,除了方向不對,其他的和耿大叔看的陵園也差不多。

迎門就是陵區的主體建築——隆恩殿,兩側為東西配殿。

隆恩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重簷歇山式頂。這裡是舉行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裡面供奉有老皇帝和皇后的牌位。

順著隆恩殿前的丹陛石兩側,眾人上了隆恩殿。殿前丹陛石上面雕有精美的龍鳳戲珠圖案,底部圖案為浮雕壽山福海,宮殿四角設有散水坡。

這裡的隆恩殿木結構,又和慕陵的不同,雖然皇帝當得不咋樣,但他的隆恩殿均為梴楠木,異常珍貴。

“這種木頭又叫銅藻、鐵藻,質地堅硬無比,用這種木料製作一把普通太師椅,重量竟有數百餘斤,人家都叫它‘銅梁鐵柱’呢。”耿大叔義務當起嚮導,眾人向殿內細細地看去,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四根明柱,四根金柱採用瀝粉貼金的盤龍裝飾,柱身為一條金龍盤繞向上彩繪圖案,簷下增設了通風孔,可使殿內空氣流通,以防木料腐朽。為皇帝陵中的獨到之處。繞過隆恩殿,便來到了陵寢門,又稱三座門或琉璃花門,是前朝後寢的分界,與兩邊的紅色圍牆將整個陵寢分成前後兩個部分。

王珂和老排長鬍志軍緊跟著耿大叔。只見中門緊閉,兩側門大開。

陵寢門內由南向北依次有石五供、方城、明樓。高大的方城明樓是陵寢的最高點,明樓內有石碑一通,碑身正面仍然是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鐫刻著皇帝的廟號。

明樓後的土丘稱寶頂,寶頂下面是埋葬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的地宮。

便於雨水的排放。明樓與陵寢門的三座門前分別挖砌了御帶河,三座門內栽有18棵雲杉分列左右,象徵十八羅漢為皇帝守陵。

“我給你們介紹哦,這明樓的月臺上建有方城,從方城正中圈門洞沿臺階下去便可進入地宮。”耿大叔看來對這裡也是輕車熟路,大家一時忘記了疲勞,特別是偵察班的那些戰士們,一路走了好幾個小時,現在只想早點看到那盜洞,心思完全不在這些大同小異的陵園建築上了。

王珂看見寶頂周圍植有了許多的白皮松和羅漢松。這些白皮松和雲杉,已經成為陵寢古樹名木中的珍品。

趕緊地圍著寶頂轉了一圈,轉出來後,耿大叔帶著老排長和胡志軍來到啞巴城的琉璃影壁後面。

“到了,這就是盜洞。”耿大叔一指腳下,只見一個並不太大,有點像農村藏東西的地窖,周邊還有一堆拱土,被凌亂的草叢掩蓋著。

“這就是盜洞?”谷茂林伸著頭向下看去,黑咕隆咚的,他摳起一塊土向下扔起,聽聲音有八九米深。

“對,下面還要拐彎呢。”

“當地人把這方城和地宮又叫‘啞巴城’,你們看這影壁。”耿大叔手向南一指,果然現在全體人都站在影壁後面的幾米遠的地方。

王珂走過去,再手扶那金碧琉璃瓦的影壁頂部,忍不住唏噓。

站在這裡,居高臨下,整個陵園盡收眼底。王珂再回過頭來,看看盜洞,耿大叔所說的三個盜墓的版本又浮現在眼前。

偵察班的戰士們還圍著那盜洞竊竊私語,王珂卻在琉璃影壁的後牆前閉上了自己的雙眼,他想幻覺一下,這洞下還有什麼?可是也許是土層太厚了,順著漆黑的洞,下面還是一條彎曲的洞,一個大房間,地上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