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教授在和葉偏偏等人開了一個會,商量如何重新清理、加固、搭建的方案後,還是不放心王珂,再次隨她來到董偏方的家。

沒有想到一進門,竟然看到桌子的灰黃土罐。

溫教授立刻忘記屋子裡的所有人,捧起那個罐子就仔細地看起來。

灰土罐的胎質有些西山特有的泛黃,瓜稜形圓腹,束腰頸,肩部飾一條凸出的弦紋,喇叭形口,口沿外折,底部內凹。胎體厚薄適中,造型古拙端莊。

三個年輕人,一下就被溫教授那專注和認真的氣勢震住了,默默地在一邊看著他。

“在哪得到的?”溫教授已經顧不得關心王珂的傷情了,張口就問。

“溫乾爹,我們正要去找你,是谷茂林去勘測下午塌方的地方發現的。”王珂說。

“是嘛?!”

“是。”

“走,帶我去看看。”

事不宜遲,溫教授像一隻老貓,迅速地嗅到了一絲魚腥味。

王珂向谷茂林點點頭,兩人拔腿就要向外走。

“王珂,你頭上的傷還沒有好,你不要去。”溫教授一見王珂也要去,立刻說道。

“沒事,我沒事,我也想去看看。”王珂朝葉偏偏看了一眼。

“溫伯伯,你就讓我兵哥哥去吧,有我扶著他,沒事。”葉偏偏幫腔。

“那也好,你把帽子戴上,把手電帶上。”溫教授笑笑,年輕人的事說不清楚。

谷茂林用自己的軍裝把灰土罐包好,抱起來在前邊引路。一行人跟著他向小學校的背面走去。

原先長方形的施工坑,此時因為西南角的坍塌,不再規則。特別是西南角露出一個大大的半圓形沙坑,最邊沿離坑沿超過二十米。在這個坑的半腰間,有一串凌亂的腳印,那是谷茂林踩的。

此時,天已經灰暗。藉著手電筒的燈光,大家踩著斜坡上的砂土石,走了過去。很快谷茂林就找到那個位於半坡上的坑,已經被谷茂林扒出一個小洞。一邊還有一小堆鏽腐的不規則的破銅爛鐵,還有幾塊朽木。

“是這個地方嗎?”溫教授試著用手向裡掏。

“是的,不用扒了,裡面沒有了。”谷茂林說。

“你怎麼知道?你都扒過了?”溫教授頭也沒抬地問,與他感覺的相差太遠。這是一個非常孤立的埋藏點。就是把自己的東西,裝在一個罐子裡,埋藏在這山腳下,歷史變遷,竟然找不到了。東西之少,恐怕連一箇中等富裕的家庭都算不上。

如果不是坍塌,帶出了這個灰土罐,可能都不可能開採到這山腳下,純粹是一次巧合。

幾個人鞋子裡都是泥沙,而且一踩,砂土石紛紛向下落去。

“走,上去吧。”

到了小學校,溫教授再次把灰土罐取了出來,把眾學生都喊了進來。這是進駐南邵村以來,首次發現的一件完整的老物件,所以師生們都十分興奮。

有的拿出照相機,有的拿出筆記本。單憑這一件老物件,回到大學什麼話都好說了。

“各位同學,這是谷茂林同志今天在我們作業坑邊撿到的一個罐子。這說明我們的作業習慣還不好,還不細緻,沒有善於觀察。”

“溫伯伯,你說了半天,還沒有說到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老物件。”葉偏偏說。

“哦,問的好,這是一個漢罐,我們又把它叫做矮領青釉罐。陶是漢代最主要的器皿容器,繼承商周器物形制演變而來。多用於儲藏或隨葬器物。漢代生產的陶器,無論是泥質陶還是夾砂陶,無論是飲食器具還是儲藏類器具,都比較精細。器物上或刻或劃,或施彩或上釉,裝飾相當美觀,以後歷史時代的日用陶器很少能與漢代相比的。”

溫教授拿起灰土罐,看了一眼學生,繼續說:“今天這個矮領青釉罐能說明什麼呢?大家說說看。”

“說明從漢代開始,南邵村就存在了。”

“說明這一時期的、鐵錢開始取代銅錢,並已經成為主流。”

“說明南邵村地下文物數量驚人。”

“說明這小山坡從漢代就存在了。”

……

等眾學生七嘴八舌都說完了,溫教授看看一直在沉默的王珂,把矮領青釉罐放回到桌子上,笑笑問道:“王珂,你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