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長見識了。你也沒有來過草原,怎麼會知道這麼多的草原知識?今天晚上,那些小組慘了,如果能踩著我們的腳印走回來就好了。”

“不可能,很多人都迷信手中的指北針,一定會在那裡打轉轉,天亮能回來就不錯了。今晚有的小組至少也要走二十公里,教練組夠損的,竟然利用地下鐵礦給我們設計了一個科目。”王珂擔憂地說,實際上比他說的還慘,其中有一個組都轉到了王珂的門前,還是沒有找到,最後聽到身邊有呼嚕聲,這才發現誤打誤撞,竟然無意找回來了。

而更多的小組在走了幾圈,發現了又走回到第六小組構建的防寒洞。看到了自己雜亂的腳印,才意識到指北針的失靈,但完全懵了。真的靠以兩公里為半徑,划著圓圈走。

三輪淘汰,幾乎淘汰了三分之一的隊員,而留下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接下來,將接受系統的雪地駕駛,雪地射擊、雪地偵察,雪地潛伏,雪地按方位角行進,雪地目測距離、雪地野營、雪地野炊、雪地防化洗消、雪地越野、雪地通訊……

十幾個科目,通通圍繞高原地帶、雪域寒冷的自然惡劣的條件展開。

在這些專案中,駕駛、射擊、潛伏、野營、野炊、越野、洗浴等,第六小組幾乎問題都不大,甚至雪地按方位角行進也沒有多少問題。有了王珂,第六小組多了比教材上還多的經驗判斷與識別知識,他們竟然還知道指北草,知道從一個地下的跳鼠洞來識別方位。

但是也有一個難倒第六小組的科目,那就是雪地裡目測距離。

目測距離是偵察兵的必修科目,也是特訓隊員必須要掌握的技術科目。

剛剛入門時,完全是一片懵。

王珂把自己平時書本所學,以及排長鬍志軍摸索的歸納成“聽、識、參、測”四大絕技,以至於在平原和山地的目測距離訓練中,誤差基本上可控制在五十米之內,最小的誤差竟然在幾米。

這是什麼概念,炮彈的殺傷半徑可以達到二百米,但是偏差五十米以上可能殺傷力就會減少一半。所以目測距離訓練中,誤差在25米以內的為優秀,50米以內的及格,就這兩條標準。

但是到了雪域高原,這一條立馬變得不行。

先說“聽”。平原上百米之內可聽到人的談話聲;200米之內,能清楚聽到汽車發動的聲音;2000米之內,能清清楚楚聽到村頭高音喇叭的聲音;2500米之內,能聽到槍聲。

再說“識”。平原上有口訣“五清六不清,七空八不空,千米看勞動。”500米時可以分清男女,分辨出頭和四肢;距離600米時就分不清了。700米可以看清人邁步時兩腿形成的空隙,800米時就看不到。人在距離1000米的時候能看到人身體上下一般粗,以及坐,站和彎腰等大一點的動作,2000米看到的是一個黑點。

王珂告訴覃虎和劉立勇:“其實這裡面的門道挺多,百米能辯臉上肉,槍上零件均可識;兩百能數房上瓦,鐵絲網上可見刺;三百牆上縫可見,人臉傻傻分不清;四百尚能分頭肩,五百隻能分男女;七百走路分左右,八百褲襠空已無;千米上下一般粗,兩千房門已成洞;三千依然可見煙,五千以上難看見。”

那“參”字呢,參是什麼意思?劉立勇完全沒有接觸過。

“參就是學會借鑑與參考,比如說電線杆四十米一根;高壓線塔七十米一空。火車車廂近25米,整列列車也就400600米長。”

“最後是測,跳眼法會吧?”

幾個人搖搖頭。王珂傳授:“想快速測出目標距離做精度射擊先將拇指左側對準目標邊沿,再切換右眼,目測其跳出的橫向長度然後乘以10倍,從而判斷了到目標的距離,這就是跳眼法。”

可是王珂這個“聽、識、參、測”四大絕技,在雪域高原有了誤差,因為沒有參照物,加上雪的對映,讓每個人的視力和聽力都增加或減少了。沒風沒雪的時候聽得更遠,看得更遠,有風有霧的時候聽得更近,看得更近,完全失去了規律,怎麼辦?

這一天,王珂開心地跑來了,“嘿,有了。我教大家一個絕招,還是用測,藉助工具測量就不會被騙。當半自動步槍的準星恰好能遮住一個人體時是200米,若遮住半個,就是距離的一半,反過來如果槍的準星一半就能遮住一個人,那就是400米;如果三分之一能遮住,那就是800米。”

“如果不允許用槍呢?”

“那就伸直右手,豎起來一根鉛筆,擋住一頭牛時是200米,橫擋半頭牛時4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