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爾丹一看,好話不聽呀!但想硬打卻也未必打得過,側後方的葉爾羌汗國還未征服,位於西藏的和碩特汗國又曖昧不清,自己所帶的蒙古騎兵僅四千餘騎,而且還是孤軍深入。可若不打,青海地區的蒙古部落又將如何看待自己。

要知道,他在去年冬天,才接受大賴授予的“丹津博碩克圖汗”稱號,還想著自己在帶兵進入青海、西藏後,一定會讓各地蒙古部落爭相影從,投附準噶爾汗國,從而輕鬆征服和碩特汗國。

但沒想到,這些漢人卻仍舊能牢牢把控著青海的局勢,絲毫不給他任何機會。一時間,噶爾丹便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僵持到四月上旬,聞知秦軍陸續彙集至蘭州的部隊規模已達一萬兩千餘,自知沒有戰勝的把握,噶爾丹無奈之下只能撤軍。

準噶爾部軍隊雖然已經撤走,但聚集於西寧、蘭州的秦軍卻並沒有返回內地,而是精選了六百精銳和八百蒙古部族武士,趁天氣轉暖之際,朝西藏拉薩城進發,準備以強大的武力威懾,將和碩特汗國收服,斬斷其與準噶爾汗國之間的聯絡,穩定西南邊疆局勢。

6月15日,秦軍進抵原大明朵甘思宣慰司地玉樹,收服當地的囊謙王族所屬部落。

7月2日,秦軍進佔昌都,盡俘和碩特汗國官員和地方喇嘛。

拉薩城內的和碩特汗國達.賴汗(不是那個喇嘛,又稱熱丹臺吉)和五世大.賴.喇.嘛聞訊後,震恐不已,立即分別派出各自使者前往昌都,哀求天朝大軍勿要進軍拉薩,行殺戮之舉。

秦軍領兵將領敬告和碩特汗國和五世大賴喇嘛派來的使者,立即舉國降附,向大秦稱臣納貢。否則,天朝大軍數萬官兵將殺入拉薩,盡屠其眾。

在經過一番激烈討論,又權衡利弊後,和碩特汗國達.賴汗被迫屈服,派族弟甘丹策旺前往蘭州,上表歸附大秦。

而五世大.賴.喇.嘛則應允,會率僧眾官員於六月啟程前往南京,敬拜大秦皇帝,接受冊封,並表示臣服。

至七月中旬,困擾大秦西北和西南的邊患,就在一個非常偶然的事件中得以暫時消解,而且還擴地數千裡,這讓兩年前還在朝鮮碰得滿頭是包大秦朝廷,聲勢大漲。

但是,這場短促的軍事行動,因為距離內陸腹心地區太遠,以至於耗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物資,前後靡費白銀兩百多萬兩,將從齊國借來的貸款,給花去了大半。

開疆擴土,收納和碩特汗國,將大秦勢力延伸至河西走廊最西端和原烏斯藏地區,卻讓皇帝孫可望得意非常。興奮之餘,皇帝便在南京紫禁城中大宴群臣。

然而,樂極生悲,孫可望竟然於9月15日夜間,酒後寵幸美人時,猝死於龍榻之上,丟下了他創立的大秦帝國。

新君孫徵灝在數位重臣宿將的支援下,登基繼位,成為大秦帝國第二代皇帝。考慮到先帝剛剛故去,西北準噶爾隱然有再度入寇青海和河西走廊的苗頭,北方那個歸附的清虜餘孽也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勾連喀爾喀蒙古,行圖謀遼東之舉。

北明朝廷雖然被齊國給摁住了,沒有直接發起軍事挑釁,但卻鼓動朝鮮東南三道和西北咸寧北道要建立一個高麗傀儡王國,與朝鮮行並立之舉。

而國內江南、江西,以及四川等地,也出現各種流言蜚語,民心騷動,儼然有地方勢力妄圖挑起對朝廷的叛亂。

在內憂外患之下,大秦朝廷一邊集結數路兵馬,分赴西北和北方,應對韃虜入寇,一邊嚴令地方政府,彈壓民亂和暴動。

眼瞧著國庫又空了,於各地額外加徵賦稅,擔心會激起更大的民變。窘迫的大秦朝廷,不得不再次向齊國求助,希望獲得一筆數百萬元的貸款,以緩解目前空虛的財政,解決嚴峻的國內形勢。

在齊國駐秦國公使的協調下,安南總督區和琉球總督區先行向秦國提供了三十萬元的緊急援助,但更多的貸款發放,只有本土才有能力予以支援,尚需秦國政府派出使團至長安,與皇帝陛下和內閣協商討論。

為此,秦國派出內閣次輔、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魏文安為訪齊主使,文淵閣大學士鴻臚寺卿嶽敬修為副使,一百六十多名各部官員、書吏為使團成員,於11月5日,乘坐數艘齊國艦船,一路輾轉來到長安。

對於秦國的貸款需求,皇帝陛下和內閣政府原則性表示應允,準備再提供三百萬漢洲銀元的貸款與秦國政府,穩定瀕臨破產的財政。

使團成員辦完了正事,自然是要在能生產製造各種奇技淫巧之物的齊國,大肆採購一番。除了滿足自己和家人所需外,憑藉外交使團免稅的身份特權,自然要為國內有眾多需求的人群“代購”一批,賺取一些辛苦的跑腿費。

那些在大秦國內賣出天價的玻璃鏡子、鐘錶、精巧工具、香皂、玳瑁、海珠、象牙製品、龍涎香等商品,在齊國本土卻只需花費少許銀錢,便能輕鬆地裝入行囊之中。

用玻璃製成的老花眼鏡,在大秦仍屬於珍惜之物,價格不菲。因而,王介便抽空與幾名秦國官員結伴來到長安市場,為自己配置一副合適的眼鏡。

儘管,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歷史中,都是世界上唯一的瓷器大國,並有古老的琉璃技術,但卻一直沒有實用的玻璃。

這或許是因為審美,東方文化對不確定的神秘東西有一種特殊偏愛,半透明的瓷或者玉都比透明的玻璃(哪怕是水晶)更受青睞。在明朝期間,市場上也有眼鏡,但基本上都是用水晶打磨而成,價格高昂,一副眼鏡堪比一匹良馬同價,而且極其稀少。

正如“鏡鑑”二字的偏旁所示,中國的鏡子一般都是金屬製成,即磨光的銅鏡,為了保證鏡子的使用,須經常研磨拋光。以至於,齊國所制的鏡子,從四十多年前登陸大陸後,便賺取了極高的暴利。

及至現在,於齊國本土普遍使用的玻璃和鏡子,仍是大秦少數富人和王公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至於要將玻璃裝到普通家庭的窗戶上,那是根本無法想象的事,最多是用白紙糊窗戶。

齊國,憑藉他們所宣稱的工業力量,於我大秦賺足了銀子,富庶程度更是遠超我神州大陸矣!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