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事大主義”(第1/2頁)
章節報錯
1675年4月2日,寧州(今日本北海道札幌市)。
永王朱慈炤將手中那份《齊國雲州換地條約》翻看完畢後,輕輕地放在桌桉上,然後扭了扭脖頸,臉上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你等可是覺得我們雲州鎮吃虧了?”朱慈炤看了看左右列班的文武官員,部分人露出憤憤的表情,不由笑著問道。
“殿下,日本陸奧北部地區乃是我們雲州鎮費盡力氣,並且以傷亡數百人的代價,親自打下來的地盤。”王府審理正(掌王府中推按刑獄之事,正六品)閻俊清起身說道:“而齊國卻僅憑藉與日本幕府一紙條約,將其悉數置於轄下。如今,卻將這些新闢之土,拿來置換我雲州鎮唯一不凍港口——清遠。齊國此舉,有些……欺人太甚!”
“殿下,齊國此前於清遠一地,僅為租借,期至,便會返還於我雲州鎮。”王府右長史駱江源也起身奏道:“可如今,為了從法理上取得日本陸奧北部地區之疆土,而將清遠永久讓與齊國,臣擔心,此舉恐貽害無窮,為將來雲州鎮心腹之患。”
“殿下,閻推按和駱長史所慮,實為老成之舉。”雲州知府薛景榮起身奏道:“若將來,齊國與我生隙,以清遠為基,謀我雲州,旬日間便可一路北進,直搗我雲州腹心之地。如此,我雲州危矣!”
朱慈炤聽了,只是笑笑,側頭看向另一邊的水陸兩軍將領,卻發現他們一個個正襟危坐,不發一語。
“吳卿,你們軍中對這份換地合約,可有異議?”朱慈炤伸手點了點雲州鎮大都督吳平義。
“殿下,我軍中諸將,一切唯殿下所命,不敢有任何置啄。”吳平義躬身說道。
“瞧你們竟然這般謹慎!”朱慈炤微微一笑,擺手說道:“幾位卿家皆言,我雲州鎮與齊國所籤這份換地合約,乃是喪權辱國,是齊國對我們的極盡欺凌。你們軍方也談談感受吧。畢竟,我雲州鎮七十萬百姓,皆賴你們軍方護衛!”
“殿下,臣等不敢。”吳平義臉上帶著一絲苦笑,這換地合約,是由殿下乾綱獨斷親自主導並簽署的,朝堂之中嗯,我們雲州鎮儼然獨立藩國,好像也可以稱為朝堂,哪有我們武人輕易可以置啄的權利。
“殿下,即使齊國不據清遠,以其海上實力和陸戰之威,來襲我雲州的話,臣等以為……以為就憑我雲州鎮水陸兵馬,恐也難以抵擋。”
“呵呵……”朱慈炤輕笑兩聲,“你們軍方倒是有自知之明,不以打了幾場勝仗,而就此得意忘形。”
“臣惶恐……”
“聽見了吧。”朱慈炤轉頭看著一眾文臣,“咱們雲州鎮的實力,在齊國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他們能跨越數萬裡海路,奔襲日本,難道就不能順道來滅我雲州鎮?”
“殿下,我雲州鎮擁民七十餘萬,經制兵馬一萬餘。若遭到齊國攻襲,雲州、鎮州、苦葉三地亦可徵召鄉兵十餘萬,舉力抗之,未嘗不能保全!”閻俊清康然說道。
“日本國擁民千餘萬,兵員數十萬,實力遠超我雲州鎮,但在剛剛結束的戰爭中,可能與齊國相抗?”朱慈炤問道。
】
“……”
“我雲州鎮兵馬在戰陣之上強於日本,也遠勝於朝鮮,所憑者何也?”朱慈炤走下御階,看著殿中的文武群臣,“唯火器耳!但我雲州鎮可能自造火炮和火槍?馳騁於大洋之中的炮艦,尚能自建否?新式戰陣之道,兵勢推演,軍士訓練,可能勝過齊國?”
“……”
“再者,若我雲州鎮直接將日本陸奧北部之地併入轄下,所憑何者名義?此舉,是否會遭到日本舉國之仇視?眾卿以為,若無齊國支援,我雲州鎮可獨力以抗朝、日兩國?……假以時日,孫可望逆賊若是篡明自立,然後發兵來攻我雲州,何人可來救之?”
“眾卿可能都已忘記了,這雲州之地,包括鎮州、苦葉島等地,還是當年齊國海軍艦船所探明,並引之為我所用!就是期初開拓所需糧秣物資,也皆為齊國為我籌集供給。”朱慈炤說著,展顏一笑,“可以說,咱們雲州鎮能有今日之局面,皆賴齊國所賜呀!”
“朝鮮國小力弱,情勢反覆,且欺弱怕強,著實令人生厭。但該國卻有一項極為實用之策,即‘事大主義’。憑藉此策,朝鮮在數百上千年來,皆託庇於我神州大陸之強大王朝,以保其社稷不滅,國柞不亡。所以,以我雲州鎮所處地緣和據有的實力,不妨將朝鮮國的‘事大主義’拿來一用。”
“事大主義?”王府左長史紀錫銘聞言,立時會意,附和道:“孟子曾言,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雲:‘畏天之威,於時保之’。殿下所言,乃智者也!”
事大,作為一種儒家的外交理念,很早就運用於中國。“事大”的概念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像鄭國、魯國等緊鄰大國的小國不得不擇強而事,以保全其國家,而一旦違背,則往往招來亡國之禍。
比小事大,以和邦國,是一種極具智慧的外交理念。《春秋左氏傳》有言:“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
在宋金時期,宋高宗被金軍追迫得逃亡海上之際,曾下詔說:“如金人尚容朕為汝兵民之主,則朕於事大之禮,敢有不恭!”嗯,只要能苟安,便願意向金國恭行“事大”之禮。
不過,將“事大主義”發揮到極致的,則是朝鮮王國。唐、宋、遼、金、元、明諸朝,朝鮮均採取“事大”政策,向中原王朝臣服。尤其是李氏朝鮮王朝,建立及鞏固後,更是發自內心地“事大”。與“事大”相應的是中原王朝的“字小”(愛護小國),朝鮮“事大”愈是恭順,中原王朝的“字小”也愈是寬宏,形成了“事大以禮”和“字小以仁”的密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