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在這個時期,它的直轄領地石高總規模在400450萬石上下,而整個日本總石高僅僅2000萬石,幕領就佔了20%以上。若是加上御三家(除德川將軍家外擁有徵夷大將軍繼承權的尾張德川家、紀州德川家、水戸德川家三支旁系分家)的石高,幕府所直接掌握的石高總量接近550600萬石,在日本國內,絕對屬於一家獨大的地位,牢牢地掌控著天下的局勢。

除了土地收入,德川幕府在關原合戰後,推行日本國內金銀山“天領”的政策,全國的金銀收入都由幕府來控制,以築建起德川家的統治基礎。

伊豆金山、佐渡金銀山、駿河安倍金山、但馬生野金山、石見銀山、下野足尾銅山皆為幕府所有。而且,不單單控制這些礦山,周邊區域也在德川幕府管理之下,江戶直接派遣奉行或代官設定奉行所獲代官所。

幕府控制了金銀銅等礦山,有了這些資源後,開始大量鑄造金銀銅三種貨幣,由此又獲得大量的鑄幣稅,這也是幕府最為主要的收入之一。

按理說,幕府擁有大量的土地,礦山,鑄幣,還據有日本最為主要的貿易港口——長崎,兜裡應該有些散碎銀子,針對齊國提出了兩千萬兩白銀的索賠要求,咬咬牙,勒緊一下褲腰帶,然後搞個十年或二十年按揭支付,怎麼著也能對付過去,而不至於在齊國逼迫數日,仍舊不鬆口,苦苦哀求齊國減少賠款數額,並堅持認為齊國的條件大大超出了幕府的承受能力。

要知道,自從大坂之戰後(1615年),使得戰國時代以來持續的大規模戰鬥完全告終,日本就進入了一段相當長的和平時代,被稱為元和偃武。在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時代,幕府財政極其充盈,軍事力量更是強大無比,彷彿進入了太平盛世。

到了第四代將軍德川家綱繼位後,政治由武斷轉為文治,社會也開始安定起來,奔著小康的目標,小步快跑地前進。然而,1657年,一場江戶時代最大的火災“明歷大火”,打破了這份平靜,也讓幕府突然陷入了財政危機。

這場大火在短短兩天之內將江戶的三分之二城區化為灰燼,500多家大名宅邸、700多家旗本宅邸、不計其數的武士宅邸、300多座寺廟、400多個市鎮遭受被燒燬。江戶城的西之丸、天守閣、本丸御殿全部都毀於大火之中,燃燒面積達2500多公頃,死難者十萬餘人。

災後,幕府不僅對幕臣、旗本、御家人、武士進行救助,俸祿還被允許提前預支,同時還對江戶城的町民進行大量生活補助。那些在火災中身死的大名、幕臣,德川幕府也贈予石高相應的金銀,以為撫卹慰籍。

儘管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德川幕府又拿出老辦法“天下譜請”,讓國內大名出錢負責江戶的重建工作。但是,當時無數大名在江戶的屋敷都被大火摧毀,修建自己府邸,在財政上都已經是捉襟見肘,不堪付出,委實拿不出太多的金銀。

因而,幕府不得不自己出錢進行重建工作。僅幕府本丸御殿的修復,就花了近百萬兩白銀,以及大米六萬七千石。

在這場“明歷大火”後,德川幕府因此付出了相當多的金錢,已經動搖了幕府的財政基礎,幾乎將德川氏三代的積蓄消耗一空。

之後,隨著年貢米收入的放緩(因為人口增加所致),金銀礦山產出量的逐步減少,每年間收支的赤字,讓幕府的儲備金變得越來越少。

數年前,幕府開始限制齊國商品進口數量,打擊齊國商船走私因為,未嘗就不是要緩解日本金銀外流的速度,減少貿易逆差,以達到改善幕府財政緩和的目的。

另外,幕府財政的惡化的重要原因,還在於它作為實際上的全國性政府,其收入與支出嚴重不成比例。幕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源其直轄領地的租稅收入,每年徵稅大約為米80100萬石,金3060萬兩,銀兩萬貫(大概185萬兩白銀,1貫摺合約3.75公斤),算起來收入還不錯。

而幕府每年卻需要支出大筆款項,包括因各地天災減免及救助、軍費,以及大量涉及全國性的建設。光每年維持幕府的正常運轉的費用,就需花費金十萬兩以上。至於那些意外性支出,則數額更加驚人。比如,幕府為鎮壓島原之亂,耗資就達金398000兩,相當於一年的收入。

數月前,為征討來犯的齊國,幕府為此集結了八萬餘大軍前往京畿地區,耗費金15萬兩,銀80萬兩,幾乎已經讓幕府砸鍋賣鐵了。

可萬萬沒想到,八萬餘大軍在大坂城外被齊軍重創,損失大半,不堪再戰。不甘失敗的幕府,一咬牙,又籌集了七十多萬金銀,徵調五萬餘大軍,準備一鼓作氣,將已然“元氣大傷”的齊軍盡數殲滅之。

結果,大軍在距離江戶城不遠的上總國再次慘敗於齊國,損兵折將不說,還讓人家趁勢打到了江戶城下,逼著幕府要籤一個城下之盟。

開關也好,通商也罷,就是在幕府領地設立租借都可以,但這兩千萬賠款,那絕對是幕府萬萬承受不起的。

但齊國人似乎咬死了這個數額,堅持要日本全體國民每人都要賠付1兩白銀,如若不然,他們將封鎖江戶,斷絕這座數十萬人口城市的物資補給,甚至不排除制定武力攻佔江戶的計劃。

為此,幕府大老酒井忠清和老中土屋數直等人便改口,聲稱日本人口總數根本沒有兩千萬,最多也不過一千五百萬。

另外,齊國將此次戰爭發起責任認定為幕府,按理說,賠付就應該以幕府直領人口規模來計算,而不能將國內屬於其他藩國的人口也統計在內。

齊國專使齊遠山聽得幕府分辯後,堅決不允,但對於幕府將全國倚為租稅憑證的石高資料拿了出來,以證實日本人口總數卻是僅止一千五百萬,表示可以接受。

幕府若是一時間無法籌集賠付款項,齊國將給予寬限時日,還款期限可適當延長至三十年,但需加徵每百抽五之息。為了保證還款,幕府還需交付抵押物。

“我幕府以何物為抵押?”酒井忠清問道。

“既然幕府要開關,通商,自然要有海關機構設立。”齊遠山說道:“如此,你幕府將全國通商之海關盡數抵押與我齊國,直至所有款項償付完畢。”

酒井忠清聽罷,沉默半響,隨後點頭應允齊國之要求。

最後,當談及幕府需割讓領土予齊國時,遭到了酒井忠清等幕府代表的強烈反對。

齊國所提出的割長崎、名古屋、大坂、六浦(橫濱)等地,皆為幕府核心領土,如何能輕易應允。長崎、大坂,為幕府直轄領地,而且一個是此前日本最主要的貿易港,一個是日本最大的商業城市,都是幕府的錢袋子所在。

名古屋,乃是幕府御三家之一尾張藩的居城,整個關西地區最為緊要的稻米產地。至於六浦,亦為幕府直領,位置敏感,距離江戶城不到六十里,旦夕可至。這要是哪天再跟齊國產生了衝突,豈不是立馬就能殺到江戶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