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稱帝(第2/2頁)
章節報錯
“嘿,劉二柱,你幹嘛呀!”一名瘦高的漢子被維持秩序的鄉兵推搡了幾下,不由大為不滿,“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為啥這麼大勁推我。難不成,還認為我會趁機謀害王上?”
“噓……”那名鄉兵聞言吃了一驚,下意識地朝左右兩側看了看,“孫小虎,你是真虎呀!大庭廣眾之下,說出這般妄言,小心讓警察將你捉了去!”
“我沒說什麼呀……”那個被叫做孫小虎的漢子似乎也意識到剛才說禿嚕嘴了,有些心虛地說道:“我這不是仰慕天顏,想更近距離地瞻仰一下王上的雄姿嘛。再說了,王上寬仁,就算我說了什麼妄言,也必然不會因此獲罪吧。”
“去去去……,那麼多廢話,靠後一點,靠後一點!”那名鄉兵揮舞著刀鞘,將那漢子和周圍人群朝後稍稍趕了趕,將街道留出更寬的距離。
周福高看著擁擠的人群,嘈雜的議論聲,臉上帶著幾分驚訝和忐忑。這一國之君巡幸地方,怎麼不像我大清啊呸清虜那般,將整個街道清理乾淨,把所有無關人等都驅趕地遠遠地,甚至連起碼的儀仗都沒有。
在清虜地界,別說是皇帝,就是當年昌黎的縣老爺出巡,那都要搞出好大的陣仗,不僅要要派出眾多衙役幫閒提前淨街,而且官轎前方有鳴鑼開道的,鳴鑼七下,謂之“打七棒鑼“。意思是“軍民人等齊閃開“,同時,儀仗士卒還要叫七個字了,“君子不重則不威”。
聽到鳴鑼以後,沿途民眾要自覺退讓或者下跪迎接。遇到上官出巡,官小的還要停下來避到路邊,官員本人還要迎著上級大轎挺身長跪,等到大官過去了,才能重新上道。
在這齊國地界,好嘛,皇帝出巡,街道兩邊擠滿了圍觀的民眾,臉上也沒有一絲畏懼的神色,反而充滿了欣喜和好奇。
“來了!王上的馬車來了!”人群中有人高聲喊道。
只見前方一百多名禁衛軍和憲兵,端著火槍神色威嚴的列隊走來,街道兩邊的警察和輪值鄉兵立時持著手中的警棍和刀鞘,將稍稍躁動的人群朝外趕了趕。數十名黑衣衛和民調處的探子,散佈在人群中,眼神犀利地掃射著圍觀的民眾。
數輛馬車緩緩駛來,馬車兩邊的玻璃車窗掛著深色的布簾,讓人無法看清齊王乘坐在哪輛馬車之中。
街道兩側的民眾皆不由屏息凝氣,滿懷敬畏地看著數輛馬車駛過街道。這是齊國的大王,漢洲的最高統治者,數百萬子民的君父。在他的英明領導下,我齊國百姓安居樂業,溫飽無虞,國勢蒸蒸日上,威服南洋。每年數十萬流離失所難民和奄奄待斃餓殍,因齊王堅持不懈的移民之策,而倖存於漢洲大陸,並能繁衍生息。
“王上!”
“王上千秋”
“……”
“王上,萬歲!”
“王上,萬歲!萬歲!”
“王上,萬萬歲!”
“萬萬歲……”
街道兩側民眾的歡呼聲,從寥寥數人,到最後萬眾同呼,聲震城野。
“我覺得,王上應進階稱帝,以應這萬民之意。”齊遠山透出車窗看著街道一側無數神情激動的百姓,輕聲說道。
“不錯,王上當應稱帝!”旁邊的廣陵知府湯啟民也點頭應道,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
8月28日,齊王抵長安。
9月3日,內閣總理張文琪攜各部官員於齊王宮太極殿勸進齊王稱帝。
齊王初時堅辭不受,言齊國民眾尚寡,所立功業亦不能比肩歷朝開國皇帝,仍以王稱之。
眾臣再拜,言,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眾於漢洲荒僻大陸立基,篳路藍縷,創不世之業,威服周邊土邦蠻夷,力抗西方狄夷,並挽華夏之危難,救千萬漢家子民,安定天下,功比歷代之君,稱帝立制,當眾望所歸。
齊王沉吟良久,康然受之。
前期三日,齊王習儀於長安城北華淵閣;前二日,陳設於殿庭;前一日,設宣詔位於闕前。至期大昕,侍儀使引導從護尉,各服其服,至齊王寢閣前,捧牙牌外辦。
9月25日,齊王戴十二旒冕,穿十二章服,侍儀使前導,由崇天門入,升太極殿,眾臣敬拜齊王登位,進階皇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