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年10月6日,漢洲,黑山(今澳洲帕默斯頓附近)。

長期以來,歐洲一直將木炭作為冶鐵的唯一燃料。在當時,冶煉一噸鐵,大概需要砍伐十英畝(1英畝約等於6.07畝)的林地,而鐵器的加工還需要同樣多的木炭作為燃料。隨著冶鐵業的迅速發展,歐洲各地的森林資源很快就消耗殆盡。

在歐洲,每一座高爐既是生鐵的生產爐,也是森林的焚化爐,森林再生的速度根本無法與高爐吞噬的速度相比。當時可以這樣說,一個國家的冶鐵工業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森林面積,冶鐵業也成為森林資源消耗的黑洞。

雖然,英國並不缺少鐵礦石,但為了保護日益減少的森林資源,在伊麗莎白時代(1558–1603),不得不限制國內的高爐數量。木材資源的枯竭,致使英國冶鐵業日漸步入窮途末路。這個時期,英國的森林覆蓋率粗略估計已下降至10%左右,因而,不得不大量進口生鐵,而其中60%的鐵來自森林資源豐富的瑞典。

從遠古時代開始,歐洲人除了迫不得已地對食物進行切割,一般都是直接用手抓取食物吃(沒辦法,上帝忘了給歐洲人點選使用筷子的技能)。即使到了18世紀初期,鐵器時代的到來,鐵製刀叉也並不常見。到了18世紀中期,鐵製刀叉才逐漸普及起來,至19世紀,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國家的廣大民眾,才基本上結束了“手抓飯”的狀態。

英國遠東特使莫里斯·麥克米倫子爵乘坐火車,在數名齊國外交人員陪同下,前往黑山、新淮安城(今澳洲帕默斯頓市)、開元城(今澳洲漢普蒂杜市)進行參觀。雖然曾聽過有人介紹過火車的模樣和功能,但在真正見到火車時,還是被震驚到了。這個巨大的鋼鐵怪獸拖拽著十幾節裝滿貨物和人員的車廂快速地飛奔在鐵軌上,在不到半個小時,便抵達了這座漢洲最為主要的工業重鎮,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當他在火車上,看到火鐵路兩側除了大片大片的農田外,全是無盡的茂密森林時,麥克米倫子爵便不由想起自己在克利蘭夫郡投資的那家鐵廠,一直苦於木炭的短缺,以至於生產時斷時續。為此,他是羨慕不已,若是英格蘭也有漢洲這般廣袤的森林資源,那該多好。

“麥克米倫勳爵,據我們所知,漢洲人冶煉鋼鐵,是不用木材的。”陪同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高階經理西蒙·斯蒂文在旁小聲地說道:“他們掌握了一種技術,可以使用煤炭冶煉鋼鐵,而且鋼鐵產量極大。”

“使用煤炭冶煉鋼鐵?”麥克米倫子爵驚異地看著西蒙·斯蒂文,“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這個,我們……無從得知。”斯蒂文略顯尷尬地說道:“漢洲人的保密措施非常嚴格,一般人是無法窺得其中奧秘。但我非常肯定,漢洲人確實在用煤炭冶煉鋼鐵。”

“我們英格蘭的煤炭資源無比豐富,若是能掌握煤炭冶煉鋼鐵的技術,那將對我們英格蘭冶鐵行業而言,無異於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麥克米倫子爵眼中放出異樣的光芒,“你們東印度公司必須想盡任何辦法,獲取這種技術,即使花費數萬英鎊,也是極為划算的生意。”

“麥克米倫勳爵,漢洲人對於任何型別的間諜行為,處罰都是極為嚴厲的。”斯蒂文苦著臉說道。

“斯蒂文先生,這個世界上,任何風險都是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麥克米倫子爵微笑著說道:“而且,在一筆巨大的金錢面前,不要說踐踏法律,就是死亡,有時候也會讓人無所畏懼。相信我,只要取得這種煤炭冶鐵技術,必將會因此獲得鉅額的財富回報。”

經過一個月的會晤商談,英國與齊國也僅僅在經濟上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協議,至於建立所謂的兩洋戰略聯盟,齊國人明顯興趣缺缺。至於拋棄荷蘭人,轉而與英國進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齊國人更是明確地表示了拒絕。

可能是為了向英國人展示強大的國力,齊國對於英國使團的參觀要求,欣然同意。不過,為了防止技術洩密,參觀的地方和工廠均不涉及到技術細節的展示,而且參觀訪問過程中,十數名憲兵和民調處的探子全程隨行監視。

象徵一個國家的強大實力,沒有什麼事物能比海量的鋼鐵和無數的機械更能讓人有強烈的視覺衝擊。而黑山城作為最早建成的重工業中心,集中了黑山鋼鐵廠、黑山特種金屬冶煉廠、黑山焦炭廠、漢洲煤化工總廠、黑山機械廠、黑山特種裝備廠、漢洲第一農業機械廠、漢洲軍工總廠、漢洲機車生產廠等數十家齊國大型重工企業,是漢洲北部地區最為主要的工業基地。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齊國的工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工業類別也逐步完善和擴大,技術也在不斷的改進和迭代。尤其是在機械生產方面,不論是生產規模,還是生產精度,部分甚至可以達到後世18世紀中晚期的工業水平。

與可以使用大量木製為原料生產製造的棉紡織機械不同,自十幾年前,實用的蒸汽機在齊國面世後,它就迫切要求冶金和機械製造等相關行業進行相應的技術進步和不斷地革新。

為了提高蒸汽機的動能,應對氣缸和活塞的高精度加工要求,黑山機械廠在四年前成功製造出了一臺精密鏜床。這臺鏜床使用水車驅動氣缸材料旋轉,讓刀具從材料的縱方向前進,對氣缸內部進行切削。用這種鏜床在加工直徑一米五以上的氣缸時,誤差只有一枚漢洲銀元那麼厚。這在當今世界,已屬極高的精度了。鏜床加工技術使氣缸內壁與活塞配合更加緊密,大大減少了漏氣,蒸汽機的功率隨之相應提高。

在齊國,各種機床作為“製造機器的機器”,在工業推進過程中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刨床、銑床、車床、鏜床等機床,能根據事先設計,將金屬加工成非常精確的幾何形狀。正是因為有了精加工的機床,鋼與鐵作為製造機器的理想材料變得前途無量。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齊國的機床工業才是大規模生產的真正先驅。在去年,一名高階工匠發明了一種螺紋車床,用來生產螺絲釘。這種批次化生產,使得螺絲釘徹底成為廉價的普通之物(當然,只相對於齊國國內而言)。

在鋼鐵的所有用途中,機器的位置時不言而喻的。具有非凡硬度和延展性的鋼鐵天生就是製造機器的最佳材料,它是石材和木材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的。甚至可以說,沒有鋼鐵就沒有機器,機器時代到來的前提就是鋼鐵的普及化。鋼和鐵既具有無與倫比的拉力和抗壓力的特點,又具有形成各種形態並且無限期地保持該形態的效能,因而,成為現代工業的基礎原料。

隨著鋼鐵機器逐步對木器的替代,在齊國蓬勃發展的棉紡織業越來越依靠金屬機械行業。自從七年前,黑山特種機械廠製造出第一架純鐵製織布機後,齊國境內的百餘家紡織工廠陸續開始將鐵製機械用來替代正在大範圍使用的鐵木混合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