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蘇伊士港事件(第2/2頁)
章節報錯
漢洲距離奧斯曼帝國足夠遙遠,這必將使得兩國不存在任何地緣上的紛爭和矛盾;再加上齊國擁有不俗的工業生產製造能力,可以為奧斯曼帝國提供大量效能優越的軍械物資,難得的是,齊國並不謀求獲取奧斯曼帝國境內比較緊缺的金銀貨幣,女奴、工匠、礦石、牲畜馬匹、各種特產,都可以作為交換的物資。
試問,還有比這更好的合作伙伴嗎?
得到大維齊爾科普魯律和穆罕默德四世充分授權的奧斯曼使團官員,遂展開了與齊國建立正式外交和商貿關係的談判,雙方議定,互相派駐全權代表在對方國家首都。
奧斯曼授予齊國對東方貿易的壟斷權,遠東各國的船隻要想與奧斯曼貿易,必須得到齊國的同意;奧斯曼降低對齊國商品入境的關稅;切實保護兩國商人在對方境內合法自由地經商;奧斯曼對齊國開放埃及行省蘇伊士港,允許齊國商人於此建立商館和工場;齊國軍艦和商船,可在紅海和海灣(波斯灣)沿岸港口停靠和獲得補給。
宋昌平作為齊國鴻臚寺派駐奧斯曼帝國的首任全權代表,便是在這種背景下,乘坐波斯商社旗下的武裝商船,輾轉來到蘇伊士港。他將在此停留數日,等待奧斯曼駐埃及總督派來的禁衛軍護送他前往亞歷山大港,然後再轉乘奧斯曼帝國的船隻,抵達伊斯坦布林城,覲見穆罕默德四世和大維齊爾科普魯律,並最終建立齊國代表處。
卻不想,剛剛踏上蘇伊士港碼頭,竟然遇到港口幾名小吏的勒索。這尼瑪的都是什麼事呀!老子是齊國駐奧斯曼帝國的使節,代表著我大齊王國體面,怎麼可能會向一個港口小吏施以賄賂?這不平白折辱了我齊國的聲威!
馬哈茂德·哈姆迪有些詫異地看了看那名自稱是大齊王國派駐奧斯曼帝國的全權代表,隨即嘴角不由露出一絲嗤笑。
齊國?從來沒聽過,多半是某個東方小國,可能是皈依了真神教,就想上趕著來巴結奧斯曼帝國。問題是,你即使去了伊斯坦布林,能見到那些帝國的大人物嗎?至於,素丹陛下,恐怕根本就不會正眼看你一下!
即使,你們真的受到奧斯曼帝國的重視,那又如何?這裡是埃及,就是伊斯坦布林派來的總督大人,不照樣被壓制在開羅。這裡,是屬於蘇伊士帕夏艾哈邁德·法特希的轄地,所有人都必須遵守帕夏大人的一切規定。
“哼,走著瞧吧!”馬哈茂德·哈姆迪冷冷地看了一眼宋昌平等一行人,轉身離去。
奧斯曼帝國佔領埃及後,在埃及建立了埃及行省。當時的素丹塞拉姆一世曾試圖在馬穆魯克王朝的故地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有效統治,但是埃及社會中根深蒂固的馬穆魯克勢力卻打破了塞拉姆一世的計劃。馬穆魯克王朝雖然滅亡,但是馬穆魯克作為一個軍事集團卻依然在埃及社會中盤根錯節,馬穆魯克始終是埃及政治結構的一個重要階層,對社會有重大的影響力。
在埃及行省建立後不久,馬穆魯克便發動了反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戰爭,試圖復辟馬穆魯克王朝。駐紮埃及的奧斯曼帝國新軍雖然輕易地就粉碎了叛亂。但是,這也讓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塞拉姆一世意識到,要穩固奧斯曼帝國在埃及的統治,就不得不倚靠馬穆魯克的勢力。
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停止對埃及行省的奧斯曼化,恢復並保留了其統治架構,並轉而扶植馬穆魯克貴族階層。因此,對馬穆魯克貴族階層來說,馬穆魯克王朝雖然滅亡,但是本階層的利益卻得到了保障。
然而,隨著奧斯曼帝國對馬穆魯克的扶植,馬穆魯克的勢力日益膨脹,與奧斯曼帝國駐埃及總督的矛盾日益尖銳。首先是馬穆魯克軍事實力的增強,在馬穆魯克王朝滅亡之時,其軍隊受到重創。在加入埃及行省的統治階層之後,便繼續在克里米亞、中亞等地購入奴隸,來擴充軍隊,馬穆魯克的軍隊從此恢復實力,成為足可以與奧斯曼帝國新軍一爭高下的勁旅。
更為重要的是,埃及境內的稅收大權被馬穆魯克所壟斷。在包稅制下,馬穆魯克只要每年向奧斯曼帝國繳納一定數額的賦稅,就可以壟斷埃及境內的所有稅收,任意向農民、商人徵收地租和稅費。久而久之,馬穆魯克掌握了埃及境內的財政大權。
到了這個時期,馬穆魯克的實力已經強大到可以挑戰埃及總督的權威。此時,奧斯曼在歐洲的擴張也被遏制,帝國的統治者不得不將主要精力用於防禦來自哈布斯堡王朝、德意志及波蘭等國的進攻。對於埃及這個富饒的行省,它更關心的是維持秩序、確保稅收體制的穩定和兵源的輸入,而不是調整埃及總督和馬穆魯克之間的權力鬥爭,在埃及變幻莫測的政治環境中,總督們只能獨自應對。
在此形勢之下,馬穆魯克逐漸取得了對埃及總督的優勢地位,發展到最後甚至可以罷黜伊斯坦布林派駐的總督。因此,奧斯曼帝國對埃及行省實行的是羈糜統治,它實際上處於自治的狀態,而馬穆魯克又在自治的體制下佔有極大的政治優勢。
作為本地土豪的馬穆魯克人在獲得極大的自治權利後,也沒忘記自己的老手藝,那就是內鬥,以前是爭奪的王位,現在卻是彼此爭奪土地和人口。所以,從17世紀開始,埃及及地方的兵變和叛亂就變成了此地特色表演專案,奧斯曼帝國派來的總督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根本沒有機會建立自己的行政班底。從上而下的統治,都是依靠埃及地區的帕夏和眾多包稅人來管理,自然而然地養成了各地帕夏的跋扈和膽大妄為。
4月20日,夜半,一群不知來自何方的叛匪,突然襲擊了蘇伊士港碼頭,在搶掠了部分靠岸停泊的商船後,一把火燒了幾家碼頭附近的旅社,隨後很快消失在夜幕當中。
數日後,一支來自開羅的奧斯曼禁衛軍來到蘇伊士港,準備迎接和護衛齊國使團一行前往亞歷山大港,但帶隊的禁衛軍官卻從當地的官員口中獲得到了一個讓他目瞪口呆的訊息。
齊國使團一行十餘人,在幾日前,遭遇叛匪襲擊,全部葬身於火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