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國來了一位大臣,他騎著一匹矮小的馬,在很多衣著光鮮的人簇擁陪同下來到驛館。我領著使團幾名重要的助手,在佈置華麗的館舍中,與他們進行了第一次交流。

我告訴這位大臣說,是全俄羅斯大君主、沙皇阿列克謝·米哈尹洛維奇派我們到中國來建立正式的外交和商貿關係,並藉此覲見他們的皇帝,表達沙皇對他的誠摯問候。

這位大臣也表達了對我們俄國使團來訪的歡迎,並表示,對於雙方建立友好的外交和商貿關係,大清皇帝是應允的。

但他提出,關於在遼東,隸屬於俄國的哥薩克人頻繁襲擾和侵犯當地大清屬民,是嚴重損害和侵犯大清利益的,應予以禁止和約束。

對於這位大臣的詰問,我與助手們進行一番辯解,說那是因為地方商民在獵取皮毛時,不小心誤入大清屬地,因為語言和交流存在某些障礙,而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衝突。但我們代表沙皇陛下,以後會盡量避免此類事情的再度發生。

這一次簡單的交流,只是對彼此雙方的進一步瞭解,並無深入探討實質性的通商和外交關係。但對方在看到我們敬獻的禮物時,臉上明顯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

在這位大臣離開後未久,他們的皇帝賞賜了許多禮物給我們使團,精美的瓷器,細滑的絲綢,柔順的狐皮,清香撲鼻的茶葉,以及一種來自南方大陸的蜜酒。

不得不承認,大清皇帝非常康慨,這些禮物比我們送出的東西,價值要高出許多。”

“9月18日,晴天。

這天上午,大清皇帝最為尊貴的首席輔臣親自召見了我們。

他在說了許多無意義的話語後,然後傳達了他們大清皇帝的諭令,即應允與我俄國建立正式的外交和商貿關係。在服從當地政府管理之下,可以在這座大清王國的都城設立商館和外交機構。他們要求,俄國可以用大量的火槍和火炮來大清王國境內交換所需皮毛、瓷器和茶葉。

若是有可能,還希望我們俄國可以為大清王國提供更多懂得工業製造和發展的工匠和管理人員,幫著這個國家來大力提升工業能力。

面對這個要求,我和幾名助手不由面面相覷。天主啊,在整個歐洲地區,我們俄國是處於最為落後的地區,別說我們俄國沒有太多懂得工業製造和發展的工匠及管理人員,就是有的話,沙皇陛下也絕不會派到這遙遠的東方,來幫助這個韃靼王國建立和提升他們的體系工業。

另外,我們俄國使用的大部分火炮和火槍,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從德意志、聯省共和國,以及英格蘭等國家地區購入的。至於我們自己生產的武器,嗯,不僅效能差,而且價格也比較昂貴。若是將這些可用於交換皮毛和茶葉的武器萬里迢迢運到這裡,恐怕多少有些不划算。

但是,為了保證沙皇陛下委派的出訪任務得以順利完成,我們還是虛偽的答應了他們所有的條件。聽說,這個大清王國正在與南方存在的明國持續進行戰爭,可能是極度渴望建立本國的工業體系和獲得大量武器,來應對外部的軍事壓力。”

俄國出訪使團負責人勒·尹茲馬尹洛夫寫完今天的日記,然後出神地看了一會窗外不遠處一棟雄偉的官衙,不由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他們這支由四十多人組成的俄羅斯使團是奉沙皇阿列克謝·米哈尹洛維奇(彼得大帝的父親)的指令,從遙遠的西伯利亞託木斯克城出發,前往大中國城(即北京),覲見大清的皇帝,以便完成沙皇陛下的指令,允許俄羅斯與大清進行通商貿易,並相約共同對付盤踞在阿穆爾河兩岸的渤海國。

是的,那個三年前在勃利(今俄羅斯伯力市)成立的渤海國,其勢洶洶,在不到兩年時間,便橫掃阿穆爾河兩岸,盡數拔除了哥薩克人設立在附近的十餘個殖民點,收服這片廣大地區大小部落上百個,並在沿河兩岸建立了十多處堡壘據點,勢力一直延伸到出海口。

而到了冬季,這個強勢崛起的渤海國,竟然以數十上百人的規模,分成數隊,乘坐著雪橇開始往西北方向擴張,攻打哥薩克人的臨時據點,收繳皮毛和糧食,招攬當地土著部落,大有將哥薩克人徹底逐出遠東的架勢。

這個渤海國,不僅擁有強悍的身體素質,不畏嚴寒,善於冬季作戰,而且還擁有不少火槍,甚至還有一種可以快速移動轉運的輕型火炮。曾有哥薩克人繳獲過渤海國士卒的火槍,驚訝的發現,這些人使用的火槍竟然是歐洲國家才有的燧發槍,而且效能更為卓越。

這個發現,讓所有的哥薩克人頓時有些頭皮發麻。因為,這意味著,渤海國不僅比他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哥薩克擁有更多的人力資源,而且使用的武器也比他們更為先進。在這片廣闊無垠的大地上,面對與當地土著幾乎是同文同種的渤海國,他們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勝算的。

意識到事態嚴重的雅庫茨克督軍戈洛文立即將這個重要的情報經託木斯克傳回到莫斯科,請求沙皇陛下可以派遣更多的哥薩克人和支援更多、更先進的火槍、火炮。在他的報告中,非常急切表達了他深深的憂慮,若是整個遠東地區無法得到足夠的援助,那麼這個日益崛起的渤海國,必然會將他們的勢力擴張至貝加爾湖地區,乃至廣闊的西伯利亞,甚至會將所有的哥薩克人全部驅逐回西部地區。

俄羅斯對東方的興趣,主要源自於貿易,而這種興趣也是受到英國的啟發。在17世紀初,當時英國也在積極尋找和開拓通往中國的陸路貿易通道,他們聽說經過西伯利亞有可能到達中國時,便要求俄羅斯允許英國商人過境西伯利亞去中國,英國人的目的是要搶得與中國之間直接貿易的主動權。

俄國人不僅拒絕了英國人的要求,還決定自己掌握與中國貿易的主動權,藉以提升其在歐洲的地位。在這一背景下,俄國曾派遣了一支12個人組成的使團,由尹萬?佩特林率領,於1618年5月9日從託木斯克出發,並於1618年9月1日抵達北京,全程用了3個月又22天,他們在北京一共逗留了4天,並帶回了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給沙皇的書信。

不過,佩特林沒能見到大明皇帝,蓋因他們沒有攜帶合適的禮物。因為按大明規定,使者不奉上貢禮是沒有資格覲見的。哦,對了,明朝當時並沒有把他們當做平等國家來的使者,而是按慣例將他們當做某個蒙古藩屬的朝貢使團。

大明禮部的官員甚至責備俄國使者說:“你們是白沙皇首次派來的使節,本應向我們的皇帝進薄禮。我們所看重的並不是禮物,而是一種朝貢的形式。你們白沙皇向皇帝進獻了札物,這樣,吾皇也會派使臣帶著禮物去見你們的沙皇,並且會賞賜你們這些使者並護送你們回國。”

瞭解了大明的這些規矩後,佩特林感到自己空手而來有失俄國體面,便改口說他們是西伯利亞國王派來了解中國情況的,並沒有帶國書和禮物,如果是沙皇派來的使者,一定會帶國書和禮物。

萬曆皇帝在給俄國沙皇的信中表示,允許俄國使者或商人來中國,但強調不會允許中國使者和商人去俄國(這份國書帶回俄國後,因為沒有人懂漢語,直到1675年才被譯出,但距佩特林出使中國已經過去了57年)。

託木斯克督軍在收到遠東地區的報告後,不做任何耽擱,立即將這個訊息彙報給了莫斯科。沙皇得到訊息後,也是皺眉不已。以俄國現在的財政收入,哪有多餘的精力去關注遙遠的遠東地區,更不要說還派遣更多的官方哥薩克武裝人員。

整個遠東的拓殖,因為可以為沙皇陛下和政府提供源源不斷的皮毛,出口歐洲國家,換來大量的金銀,所以,才會得到沙皇陛下的授權,得以對東方進行持續探險活動。

不過,東方的毛皮交易,已經成為俄國面對歐洲最為主要的“出口創匯”產品,若是置之不理,萬一發生遠東殖民探險活動被當地那個渤海國給驅逐或者破壞,斷絕了皮毛供應,那會讓窮困的俄國損失大量的財政收入。

正當沙皇陛下陷入兩難境地時,他寵愛的財物大臣卻從遠東傳回來的報告中看發現一絲不同尋常的解決辦法。

雅庫茨克督軍戈洛文的報告中,稱那些渤海國的當權者都是從大清王國中叛離出來的將軍,因為打了敗仗,不敢返回國內,因而才裹挾士兵來到了阿穆爾河地區,並最後建立了渤海國。

既然如此,我們俄國為何不派出一支使團前往那個大清王國,除了尋求建立正式的外交商貿關係,完成上次佩特林使團未能達成的目的,我們還可以與這個大清王國相約,一起攻擊那個渤海國,懲罰他們昔日的叛國者。

沙皇陛下當即接受了這個建議,派出他的親信勒·尹茲馬尹洛夫攜帶國書和大量禮物前往託木斯克,在當地補充了部分人手後,組建了一支四十餘人的出訪使團,前往遙遠的大清王國。

然而,當尹茲馬尹洛夫使團的首要任務建立商貿和外交關係完成後,隨後婉轉提出,邀請大清王國派出軍隊前往阿穆爾河地區,雙方相約夾擊那個渤海國時,對方卻是臉色數變,顧左右而言他,遲遲不正面回應。

此舉,讓尹茲馬尹洛夫疑惑不已,難道這個強大的大清王國無力出兵討伐他們昔日的叛國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