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沙俄使團的東方之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7月22日,晴天。”
“我們整個使團從託木斯克出發後,一路跋涉,終於來到一個叫穆爾果欽的兀魯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附近)的城市。這裡應該還是屬於蒙古人的地界,城池都建成四角形的,每個角都建有高大的塔形城樓。城樓下面是灰色石頭,上面才砌磚,城門呈拱形,與我們俄國城門相似。而在城門上方的城樓裡,有重達20普特(沙皇時期俄國的主要計量單位之一,是重量單位,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的青銅警鐘,城樓塔是磚砌的。”
“蒙古人的院落也是磚砌的,四方形,院子的圍牆很高,院子裡的房屋不高,但房屋的天花板上繪有各種顏色的花草,房屋四牆也以各種顏色的花紋裝飾,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有兩座磚砌的喇嘛廟,這個地方的寺廟都建成楔形,廟門朝向東南方向,寺廟頂上不是立著十字架,而是一些石刻小獸,不知是何種獸類。而寺廟內景象奇異:一進廟門,迎面坐著三尊巨大的女佛像,佛像高達兩沙繩半(俄製長度單位,1沙繩=2.13米),從頭至腳貼著金箱佛像都坐在高達一沙繩的石獸上,石獸身上飾有各種顏色的花紋。”
“這些佛像的手中都拿著裝有液體的小瓶,面前都燃著牛油製成的長明蠟燭。寺廟大殿裡的右側立有8個佛像,全部是男身,左側立有8個佛像,全部是少女的形象,從頭至腳鍍金,雙手前伸,似欲施禮,就像蒙古人對佛像行禮的姿勢。三尊大佛旁邊還立有兩座栩栩如生的裸體佛像,從遠處看真可以假亂真,分不清是泥塑還是真人。這些佛像面前燃著細細的蠟燭,細如麥秸,而且只冒煙沒有火苗。廟裡誦經時,吹奏起兩個巨大的喇叭,有一沙繩半長。”
“只要吹起喇叭,就開始敲鼓,人們就跪倒在地,先是雙手合十,然後又分開,然後匍匐在地,保持此姿態約半小時。如若在誦經時走進寺廟,會令人感到異常恐怖,這裡有一種令人驚愕的氣氛。”
“這裡的蒙古男人極其不講衛生,如同那些經歷了數月探險後的哥薩克人,但女人卻極為清潔,並且顯得熱情而奔放。”
“令人驚訝的是,這裡大片的草原上,本應該生長著許多高大的良馬,但入眼之處,卻都是個頭極其矮小的馬匹,遠不如歐洲的高頭大馬神駿。不過,此處有很多騾子和驢子,為此地的人們拖行物品和騎乘。”
“7月29日,晴天。”
“從蒙古人的駐地到中國邊界,騎馬不到6天時間。哦,天主,呈現在我們使團所有人的面前,是一道巨大而向兩邊無限延伸的城牆,放眼盡頭,似乎看不到它的邊界。我們每個人都被眼前這一切所震驚。”
“這個被中國人稱之為長城的巨大防禦工事,幾乎都是是磚石所建。我們計算了一下,長城兩側的墩臺約有100個,據說從大海至布哈拉,尚有墩臺不計其數,每兩個墩臺間的距離約為一箭的射程……中國人說,長城以前是明國的北方國界,而長城上的墩臺多是因為,一旦有敵人接近邊界,我們就在那些墩臺上燃起烽火,以使我們的人集合,到城牆上和墩臺上各就其位。”
“……穿過城牆的邊界後,就進入中國城市錫喇喀勒噶(今張家口),該城的城樓下有5個門洞,城門洞又低又矮,騎馬時需俯身方能透過。除這一處城門外,長城邊界上再無別的入口。來自各國的人都從這一個關口進入錫喇喀勒噶城。”
“該城為石頭所建……城市氣派華麗,行業興旺,城樓很高,與莫斯科相彷,樓窗和城門口都架有大炮,炮身短,還有很多小型武器,城門、城樓、城牆上都有士兵守衛。太陽下山時便用三門炮齊射三次,然後開始敲鼓,夜裡三時又敲鼓,黎明時分再次鳴三聲炮,城門關閉直到早上6時。”
“城裡有很多石砌的店鋪,刷以各種顏色,上面繪有各種花草,店鋪裡貨物種類繁多。城裡店鋪旁還有很多飯館和酒館,酒館裡各種酒類俱全,裡面有很多醉鬼和娼妓。道路兩旁還有一些石建的監獄,他們對小偷處以絞刑,對強盜要斬首示眾,對偽造證件者要砍去雙手。”
“8月1日,陰天。”
“從錫喇喀勒噶到中國另一個城市錫喇(宣化)騎馬要走一天。錫喇城也是石頭建造的,城牆高聳威嚴,據說騎馬繞城一週需兩天。城樓有12座,城樓視窗和城門兩側都架著大炮,還有很多各種小武器,有衛兵日夜在城門和城樓守護。該城有5個城門可以人城,城門高大寬闊,是鐵的,上面佈滿鐵釘,城門旁架著大炮,有許多石制炮彈。”
“由一個城門進入,穿過全城到另一個城門要走半天……城裡生意比前面那個城市更興隆,蔬菜和瓜果更多,早晨行人多得水洩不通。”
“供我們使團成員居住的房子在城外,是石砌的。水井都是用灰石砌成,井口上方圍著銅板。這座城市比前面一座更好、更加漂亮,飾有各種精美的圖桉。官府衙門裡站著哨兵,手持各種兵刃,他們擊的鼓很像俄國的木桶。
我們在這座城市被暫時中止了繼續行程,等待他們中國城(北京)裡的皇帝釋出諭令,得到允許後,方能繼續前進,去覲見他們的皇帝陛下。不過,這裡有供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物品,非常豐富,這多少緩解了我們滯留此地的焦慮。”
“8月29日,晴天。
這天,我們使團一行接到了當地官府的通知,允許離開此地,繼續前往他們的都城。大清王國派了一隊約五百名武裝士兵隨行護衛,有兩名將軍帶領。這是我們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這個國家的軍隊,他們看上去比較沉默寡言。一個個身體消瘦,所有人全部裝備的是長矛和刀劍之類的冷兵器。
這些官兵身著兩種顏色的軍服,據說是隸屬不同建制。軍官穿戴著甲胃,白色緞做表面材質,素色裡襯布,無袖,中間敷一層鐵鍱,外面佈滿黃銅釘固定。紅片金,石青色邊緣二層,前衣身和後衣身繡蟒各一條,空白處繡蓮圖,衣身貼服鐵鍱三層,頭上戴著一頂高聳尖頂的頭盔。
而普通士兵的裝備較為簡單,寬大的號衣,與瘦小的身材,顯得有些不太合身。但他們眼神犀利,舉止有度,應該是訓練非常有素的軍隊。
不過,在午間休息時,這些中國軍人摘下軍帽和頭盔後,就顯得有些滑稽可笑。一根細長的老鼠辮子垂在腦後,讓我們使團所有人員見了,不由發出難以抑制的笑聲。或許,此舉有些激怒了這些中國士兵,他們望向我們的眼神,流露出一種可怕的殺氣,態度也變得生冷起來。
從錫喇城騎馬到雅爾(今張家口懷來縣)需行三日。這也是一座石城中國人的築城工藝太讓人驚訝了,居然建造瞭如此多的石城十分宏偉,據說騎馬繞城一週需一天半。城樓很多,有4處城門可以進城。城樓和城門口有許多大炮和短銃,還有衛兵把守,像前面那座城一樣。炮彈是石頭的,比人頭還大。城門高大寬闊,同樣包著鐵皮,上面釘著密密麻麻的鐵釘。
這座城市裡的市場更熱鬧,貨物齊全,有各種蔬菜和其他吃食。市內無一處空地,到處是磚石砌成的院落和店鋪,還有十字街口。他們的驛站與我們俄國相似。一走進市場,會聞到甘露蜜的香味。”
“9月4日,晴。
從雅爾城到泰達城(南口)需騎行三日。該城亦為石頭所建,高大宏偉,據說騎馬繞城一週需兩天。該城有5座城門可以進入,城門包著鐵皮,上面也釘滿密密麻麻的鐵釘。城裡的庭院和店鋪都是磚石砌成,店鋪裡的商品較之前面兩個城市更多,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蔬菜。小酒館裡賣酒、蜜水和各種外國酒水。城門兩側和城樓旁有大炮、炮彈和衛兵。
這座城的長官出行時,總有約20名衛兵在前面喝道,併為他們撐著黃羅傘。這座城裡的人口也比前面幾個城市多,各種貴重物品、蔬菜和大米都十分豐富充足。”
“9月7日,晴天。
“離開泰達城後,騎馬兩天,便抵達了白城(昌平)。城為磚石所建,潔白如雪,因而,我們將其稱之為白城。城市宏偉壯觀,據說,騎馬繞城一週需三日。進入該城有一座城樓,城樓下有三座城門,城門皆高大寬闊,包著鋥亮的鐵皮,上面釘滿密密麻麻的黑色鐵釘。城樓和城門旁有不少大炮,每枚炮彈重達兩普特。
城裡的店鋪一家挨著一家,店鋪之間的街道都是用灰色的石頭鋪成,店鋪和庭院也都是磚石所建。店鋪前面都有刷成各種顏色的木柵欄,在店鋪之上還建有磚房。店鋪和其他房屋亭的屋頂上都鋪有磚瓦,而屋頂之下的部分還被刷成各種顏色,並且繪有圖桉;四牆上掛的人物畫像先是畫到紙上,再表到綢緞和絲絨上。而廟裡的人像是泥塑的,並且從頭到腳周身貼著金箔,面目十分猙獰。
寺廟可以隨便參觀。我們在白城看到為修建寺廟募捐的情景。三個人並排前行,其中有兩人用木棒敲著木魚,另ー個人肩扛神像,手裡也敲著木魚,神像十分寬大。神像上沒有題詞,畫得很出色。在這座城裡,我們還看到鸚鵡和侏儒,還有架著鷹的養鷹人。這個白城裡的各種貨物、貴重商品、蔬菜和吃食比別的城市更豐富。當長官們去寺廟或無論去哪裡出行時,總有衛兵20名左右手持長矛,30人左右手握棍棒在前面開路、侍從們為長官撐著很大的黃羅傘,口中喝道:‘喔!喔!’”
“9月10日,小雨。
“從白城到大中國城(即北京)有2天行程,大清的皇帝就住在這裡。這座城市非常大,石頭砌成,灰色,呈四方形,繞城一週需4日。城市四角矗立著一些高大的城樓,城牆中央也矗立著一些高大的城樓。城樓帶有花簷,刷著藍黃兩種顏色。城樓的炮眼上架著大炮,城門旁也架著大炮,堆放著炮彈。每座城門有50名衛兵把守。
大中國城地處平原、繞城有一條河,名為遊河,注人黑海(渤海)。據說從大中國城到大海要57天行程。大船開不到大中國城下,貨物都是用小船和平底帆船運進城,
在大中國城之內還有一座黃金城(紫禁城),那裡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據說,這座城是以各種奇珍異寶裝飾起來,而皇宮則矗立於黃金城中央,宮殿的上方是金頂。
我們整個使團被安排在一個外交驛館中,等待大清皇帝和他們主持政務的官員接見。聽我們的蒙古翻譯提及(中俄雙方語言不通,但兩國對蒙語都很熟悉,故而俄國使團僱傭了一些蒙古翻譯),大清的皇帝只有八歲,尚未親政。整個國家是有四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輔左治理,處理國中大小事務。
“9月15日,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