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風雷”(第2/2頁)
章節報錯
齊國轄地,為了防止境內百姓時疫爆發,對民眾的飲食衛生和環境衛生,也是規定的極為嚴格。每個新到移民為期三個多月的集中管制期,就足以讓所有到來移民學會如何將自己收拾成一個乾淨整潔的齊國人。
1月18日,清晨,船隊已經接近漢洲大陸,看著岸上鬱鬱蔥蔥的景象,所有人都露出如釋重負的
神情,終於戰結束漫長而苦悶的海上旅途,抵達齊國本土了。
“快看,那有一艘船,居然還不斷地往外噴著煙。”朱葉茂趴在船舷上,興奮伸手指向船隊的左側,大聲地喊著。
朱之瑜不由笑著搖搖頭,少年心性,果然跳脫,一路行來,什麼都覺得好奇。但心下也忍不住朝左前方望去。
只見那片海域有兩艘船,一大一小,朱葉茂口中所稱會噴煙火的船是一艘兩百多噸的小帆船。但奇怪的是,那艘小船並未張開風帆,卻在海上快速地奔行著。旁邊隨行的大船則是張開了所有風帆,緊緊地貼在它的側後,彷彿是在護衛它的航行。
“父親,那艘船好像沒有船槳!”朱葉茂竟然遠遠地觀察到那艘小帆船兩側並未生出船槳,不由驚訝地說道:“那艘船也沒使用風帆,它是如何行進的?”
朱之瑜看了良久,也是不解,有些尷尬地擺了擺手,輕聲斥道:“此乃奇技Yin巧之物,自有機理,不足論道矣。”
“可是,父親不是向來教育孩兒實理實學、學以致用嗎?”朱葉茂說道:“此乃機巧之物,孩兒不懂且為好奇,自然有此疑問。”
“甚好!”朱之瑜聞言,不由臉色一滯,但隨即讚許地拍了拍幼子的腦袋,“但為父還曾告戒你等,學問之道,貴在實行,聖賢之學,俱在踐履。既然不懂,可向知理之人求教,以釋心中之惑。”
“孩兒知道了。”朱葉茂點點頭,向父親深深一躬後,轉身朝船上的水手走去。
朱葉茂所看到的那艘會噴濃煙的小帆船,是齊國海軍最新研製的蒸汽試驗船“風雷2號”。隨著齊國工業研究院和海軍不遺餘力的投入,早在兩年前(1657年),建業造船廠便成功地將蒸汽機“搬”到了船上,並造出了第一艘試驗船——“風雷1號”。
第一艘蒸汽船滿載量只有六十餘噸,在大王的提點下,直接採用了螺旋槳推進器。先是在建業城附近的漢湖(經過多年擴建,最初建造的水庫已逐步形成一座面積達六平方公里的人工湖)進行秘密試驗,並加以不斷改進。
去年十二月,建業造船廠又建造了第二艘蒸汽船“風雷2號”,滿載排水量達兩百五十噸,在漢湖經過一段試航後,便將它拖到海上,進行一番海上試驗,測試其各項航行效能。
這種屬於國家重器的蒸汽船,不論是各項建造工藝、鑄造材料,還是航行資料,都被列為高度機密,更是民調處重點管控目標,別說作為民用船隻上的人員絲毫不知詳情,就是海軍部分中低階軍官,也是對此無法獲取更進一步資訊。因而,朱葉茂試圖想從移民船上的水手打聽蒸汽船的情況,必然會失望而歸。
“無風帆情況下,速度最快可以達到多少?”在“風雷2號”蒸汽試驗船上,軍政部部長、海軍總長、鎮國將軍(中將)齊大江叼著一個菸斗,看著幾名水手開始升起幾面風帆。
“回總長,無風帆情況下,最快可以達到四節(一節約1.8公里/小時)。”風雷2號艦長、御武校尉(上尉)龔永志興奮地說道:“若是順著洋流航行的話,卑職估計速度可以增加到五節。”
“不錯,不錯!……”齊大江臉上露出了幾分笑容,“若是加上風帆,估計還能提升三到四節,這都快趕上飛魚船的速度了。……船上儲存的煤炭,可以完成多少里程續航?”
“若是底艙加滿煤炭的話,卑職估計可以行使一千公里,甚至更長的距離。畢竟,在海上有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停止機器的運轉,節約不少煤炭。”龔永志謹慎地說道。
“這艘船還是太小了,儲存不了太多煤炭。另外,船上的蒸汽機功率也有些偏小,推進速度不快,完全無法與那些陸地上試驗機車相比。”
“總長大人,除了蒸汽機功率偏小,它功效
比也是很差的,動力轉換率估計不足百分之三十。”黑山工業研究院的一名大匠搖頭說道:“畢竟這玩意裝到船上也沒兩年,現在還到處漏氣,執行過程中也極為不穩定。要想建造出一艘可靠的大型蒸汽船,我琢磨著,可能還需等上幾年時間。”
“無妨!”齊大江擺擺手說道:“俺聽王上提及,蒸汽機的應用,俺們齊國應該領先這個世界其他所有國家至少五十年。這種大國重器,就必須多賴你等專家大匠的持續研究和改進,務必做到盡善盡美。幾年時間,俺們海軍還是可以等的。未來數十年,僅憑藉純風帆戰艦,俺們也能牢牢地掌握整個南洋和印度海域。”
“呵呵……,假以時日,待風雷大行天下,西洋諸國,何來與我齊國海上爭鋒!”
第十八章 “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