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島津氏地處西南偏僻地區,出動大軍征伐不便,再加上薩摩藩仍然保持有強大的軍力(兵力估計超過1萬人),因此德川家康在一番武力恐嚇後,不得不捏著鼻子與島津氏達成了和解。而作為懲罰,當主島津義弘不得不隱居,由其次子島津忠恆繼承,是為島津氏第18代當主。繼任之後島津忠恆正式建立薩摩藩,是為薩摩藩初代藩主。

島津光久作為第二代薩摩藩的藩主,在任期間,正好趕上德川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的完成,使得作為薩摩藩主要財政來源的海外貿易大受打擊,藩內負債開始加劇,由島津忠恆時的負債2萬兩白銀一下子膨脹到35萬兩白銀,藩政一時間窘迫不已。

於是為了緩解財政,島津光久於寬永十七年(1640年)開始任用家老島津久通在長野(現在的鹿兒島縣薩摩郡薩摩町永野)等地進行了金山的開發工作,期望透過開源來緩解財政壓力,然而薩摩藩的金山採掘僅僅進行了兩年,便遭到了幕府的阻撓和打壓,最終不得不於寬永二十年(1643年)被迫停工。

於是,島津氏開始加大對琉球的壓榨,並透過該地,與大明輾轉進行所謂的“朝貢貿易”,多少對藩內財政有所改觀。

十幾年前,齊國人佔據了琉球南部幾個小島,將其建為移民補給中轉點,考慮到那幾個荒僻的島嶼也無任何產出,而且齊國擁有不弱的海上武力,薩摩藩便默許了齊國人在琉球南部幾個小島上的勢力存在。

後來,隨著齊國在移民的過程中,不斷從他們遙遠的漢洲本土轉運大量的各類工業製成品於此販賣,薩摩藩遂與齊國做起了走私貿易,在琉球將齊國商品轉手賣與九州及本州沿海。暢銷的商品,豐厚的利潤,讓薩摩藩賺的盆滿缽滿,每年獲利數萬兩白銀。不到十年時間,不僅將藩內債務全部清償,而且還積存了數十萬兩白銀,使得薩摩藩實力進一步增長。

然而,隨著齊國對琉球的野心越來越盛,雙方密切的商業合作伙伴關係開始出現一絲裂縫。當薩摩藩駐琉球的家老傳來資訊,齊國人將琉球王世子轉移到了琉球南部地區,並且還在該地區謀佔了兩處據點,隱隱露出要控制琉球王族的跡象。

作為一名擁有高潔品質的大名藩主,島津光久感到自己的尊嚴和地位受到了無禮地挑釁。琉球,是他的父輩和無數忠勇武士們用鮮血換來的,更是彰顯島津氏武運長久的標誌。如今,一個萬里之外的番邦小國,意圖要用卑鄙的手段將琉球奪走。一旦造成這種後果,薩摩藩島津氏,將成為所有日本大名的笑話,甚至此舉也會讓高臥江戶城中的德川氏暗中爽一把,呵呵,終於有人來削弱島津氏的實力了。

更讓人惱怒的是,這群毫無誠信原則的齊國人,竟然為了貪圖更多的商業利益,和長州藩毛利氏勾勾搭搭,建立了商業聯絡,妄圖鋪設輻射本州地區的走私商業網路。此舉,將大大削弱薩摩藩十餘年來辛苦建立的的走私渠道,儼然是要將島津氏逐漸排除在外。

是可忍孰不可忍!

齊國人必須要受到懲罰,讓他們認識到島津氏的尊嚴和利益,不容任何褻瀆和侵犯。

去年九月,籌劃已久的薩摩藩先後出動六千餘軍隊,登陸琉球,先是清除了齊國人在琉球首裡外港和首裡王城佈置的商業和政治勢力,然後攻打他們盤踞的漢興島和興和島。然而,戰事卻進行得極為不順,除了攻佔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島,俘獲一千多來自明國的移民外,竟然無法攻上漢興島和興和島,就連一個小小的琉球西北部的堡壘也無法攻克。而薩摩軍卻前後損失一千餘,讓島津光久大為不滿。

當齊國戰艦開始陸續返回琉球海域後,島津光久命駐琉球的家老植田芳雄將兩千餘部隊撤回鹿兒島,並命令他率領剩下的部隊死守琉球,務必予以齊國軍隊以重創,使之不敢跨海來攻鹿兒島。

可是在去年12月,便有零星的齊國戰船出現在鹿兒島沿海地區遊曳。他們攔截所遇到的任何船隻,凡是屬於薩摩藩的漁船和商船一律擊沉或者俘獲。而對於明國、其他大名,以及荷蘭人的商船,齊國戰艦則會予以逐退或者勸離。

在正旦日(1658年1月1日)這天,薩摩藩島津氏正在舉行新年祈福活動時,五艘齊國戰艦突然闖入鹿兒島灣,炮擊了港口。

雖然鹿兒島幾座炮臺進行了頑強的反擊,但不論在火炮數量上,還是火炮質量上,都與海上的齊國艦炮存在一定的差距。兩個小時的炮擊後,儘管三艘齊國戰艦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但薩摩藩積存了數十年才佈置的十餘門火炮被毀損大半,人員死傷一百餘。

在所有鹿兒島軍民的目光注視下,完成炮擊任務的齊國戰艦大搖大擺地調轉船頭,朝港灣外駛去。緊接著,齊國戰艦又陸續炮擊了鹿兒島附近數個町市,直至傍晚時分,方才揚帆遠去。

自從1587年豐臣秀吉發動九州戰役,島津氏向秀吉投降並在德川幕府時創立薩摩藩後,近七十多年,鹿兒島從未遭到過外敵入侵。如今,在正旦日,無數藩內軍民的目光注視下,來自齊國的戰艦竟悍然攻擊了鹿兒島港口,對島津氏進行了徹底的羞辱和挑釁。

飯糰探書

隨即,島津光久下令,大量徵召藩內民眾從軍,他要組建一支萬人大軍遠征琉球,除了洗刷恥辱,還要籍此彰顯薩摩藩的武運昌盛,讓那些看笑話的大名和德川氏不敢生出非分之想。

不過,藩內家老島津久通卻極力勸阻島津光久勿要以己之短去攻齊國之長。那齊國雖然遠在萬里之外的漢洲大陸,但在琉球、明國等地卻擁有眾多的“鉅艦”,憑藉薩摩藩自身薄弱的海上力量是無法與之抗衡。既然如此,不如集結大軍於鹿兒島,等待齊國來攻,以逸待勞,憑藉優勢的陸上力量,重創齊國的登陸軍隊。如此,方可有獲勝的機會。

至於駐琉球的兩千餘薩摩軍,雖然已經失去聯絡兩個多月,但他們在植田芳雄的率領下,必定可以給齊國軍隊造成重大的殺傷,並遲滯他們往攻鹿兒島的時間。

鑑於藩內船隻的短缺,島津光久遂放棄了不切實際的跨海遠征琉球的作戰計劃,轉而開始發動武士們,對徵召而來的農人和賤民進行一定強渡的軍事訓練,以應對齊國軍隊的進攻。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在3月12日,鹿兒島灣內駛來三十餘艘艦船,再次對港口碼頭進行一番勐烈轟擊後,便在數千嚴陣以待的薩摩軍注視下,陸續退至鹿兒島對面的櫻島,展開了大規模的登陸。

齊國,終於攻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