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7年4月25日,建業,齊王宮,崇政殿。

鴻臚寺卿黃子加和左卿紀常榮有些神色不安地互相看了看,隨即便繼續垂手而立,等待齊王的決斷。

“這個所謂的英國使者,可有來自英國政府的全權外交委託書?”

“……英使聲稱,其位於印度的東印度公司即可代表英國政府。”左卿紀常榮遲疑了一下,硬著頭皮說道。

“是嗎?”齊天玩味地笑了笑。

這個時候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還沒有18世紀那麼牛逼,僅僅得到了英國政府的東方貿易許可,而且還不是獨家的,每年獲得的經濟效益尚不豐裕,實力更是遠不如荷蘭東印度公司。想不到他們竟然敢假冒英國政府的名義,跑來漢洲這裡招搖撞騙,謀取商業利益。

“內閣其他部門什麼意見?”齊王將手中的文書輕輕地放在桌桉上。

“回王上,工商部意見是,准予英國人通商要求,以擴大我齊國商品銷售渠道,交流英國特產,於此,亦可不使荷蘭人一家獨大。”工商部尚書陳廣興說道。

“軍部什麼意見?”齊天視線轉向齊大江。

“回王上,我軍部意見是,英國乃歐洲孤懸海上一島國,實力有限,不妨任其進入印度、南洋,以分荷人之勢。”軍部總參謀長齊大江躬身說道:“雖然我齊國與荷人目下維持交好,但難保以後會因為南洋及印度事務,再起波折。故而,可彷葡人例,聯夷制夷。”

“王上。”黃子加躬身說道:“此前傳聞英人慾襲掠我漢洲本土,英國使者聲稱,此乃無稽謠言,乃是有人以此詆譭英人聲譽,挑撥兩國關係。另外,英國來使還言,若能與我齊國建立正常外交、經貿關係,可在廣寧堡租借一事,予我聲援,施壓萬丹王國,迫其就範。”

“呵,我齊國謀取廣寧彈丸之地,尚需要藉助英人之力嗎?”齊天嗤笑一聲,“就算需要藉助外力迫萬丹王國就範,那我齊國聯合荷蘭東印度公司,豈不是更為有效?”

“聯合東印度公司,自然會對萬丹形成重壓之勢。但此舉,難保荷人不會藉此於萬丹王國謀取更多的利益。”黃子加婉轉地說道。

相較於齊國比較“文明”的殖民方式,荷蘭人的吃相就顯得有些難看多了。這幾年東印度公司以巴達維亞為中心,動用武力,不斷向東、南、西三個方向擴充套件,東面奪取了萬丹的勿加泗地區,南面佔據了德波,西邊開始慢慢蠶食唐格朗,幾乎將巴達維亞的控制範圍較此前擴大了三倍。這也使得萬丹王國在面對如此日益嚴峻的情勢下,不敢強硬索討被齊國佔據的廣寧堡一地。

出於後世的記憶,在這個時空,齊天對英國充滿了深深的忌憚。若是按照歷史的程序來看,英國將在未來的百年間,透過一系列的戰爭以及後來的工業革命,迅速崛起,並先後將荷蘭、西班牙等世界海洋霸主掀翻在地,接著又聯合一眾歐陸國家,透過對法國的圍毆,粉碎了歐陸強權的樹立,最終成就了英國全球霸主的地位。

這種潛在的強大海洋國家,怎麼會被認為是一個孤懸大洋之中、實力有限的島國?就算人家現在還沒發達起來,但也是一個擁有五百多萬人口大國。數年前發生的英荷戰爭,更是將海洋霸主荷蘭打得狼狽不堪,不得不委屈求和。

“諸位,若是清虜徹底佔據大陸,並擁有全國之力,那我齊國聚集所有軍力於大陸上,可否與之一戰?”沉吟片刻,齊天突然問道。

“……恐難以與之一戰。”齊大江搖頭說道。

“若我齊國不予清虜糾纏於陸地,而以艦船優勢,頻繁襲擾大陸,清虜可能奈我何?”

“清虜水師近乎於無,根本不會予我海軍造成任何威脅。”

“清虜若是在北方再遭強大蠻族入侵,可否長期同時應對海陸兩面之擊?”

“……以清虜之力,恐難以同時應對來自海陸兩面強敵威脅。”齊大江想了想,說道:“如此,必然會放棄一個方向。”

“當今世界,存在兩大霸權模式,陸權和海權。”齊天緩緩的站起身來,走到大殿一側,拉開帷幕,露出一幅巨大的世界堪輿圖。一名侍衛官見狀,立即捧起一根教棍,遞給他。

“一千餘年前,秦皇一統六國,建立大秦帝國,此後,歷經漢、唐,均成就我華夏文明為主的陸地強國,及至數百年前蒙元,更是將帝國版圖擴充套件到極致。不止我華夏文明,西邊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乃至現在的奧斯曼帝國,無一不是透過陸地征伐,造就一個個強盛的陸上霸權。”

“然,自兩百年前,以西、葡兩國為先,開啟偉大的世界海洋探索活動,並籍此佔據龐大的殖民地,成為最早的世界帝國。要知道,西、葡兩國,本居於偏僻半島之上,不僅本土地域狹窄,而且民力不豐,置於歐陸之中,這算不上大國之列。但就是這等小國,卻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先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全球帝國。”

“何為?……海權矣!”齊天拿著教棍重重地點了點堪輿圖大片的海洋區域位置,“兩國憑藉自身擁有的龐大海上力量,不斷在美洲、非洲、印度,乃至南洋,跑馬圈地,奪佔了無數的殖民地,也獲取了海量的財富,繼而支撐起它們遠超本國體量的巨大帝國。”

“作為後來者,荷蘭人在數十年前,亦循著西葡兩國的腳步,也在極短的時間裡,成就了又一個全球海洋霸主。這個時代,隨著海洋的擴張,隨著船舶技術的發展,隨著航海手段的進步,未來的財富將來自海洋,未來的霸權亦誕生在海上。”

“這個時代,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誰擁有了絕對的海權,誰就能成就海上霸權,乃至全球霸權。但縱觀歐陸諸國,雖然西、葡、荷先後建立了一個個全球帝國,但其自身卻都擁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三國均位於歐洲大陸之上,身邊皆強敵環伺。葡萄牙之側,乃是西班牙;西班牙之北,乃是強大的法蘭西;至於荷蘭,形勢更為惡劣,周邊不僅有法蘭西,還有西班牙(西屬尼德蘭)、神羅,以及諸多德意志邦國。如此地緣劣勢,稍有不慎,便會捲入歐陸戰爭當中,以分其海洋力量。這些國家的霸權衰落,也是早晚之事。”

“所以,我齊國才會毫無忌憚地與荷人交好,就是因為這荷蘭本土地緣形勢惡劣,加之國力有限,未能專注於海外殖民爭奪,對我齊國威脅不大?”內閣總理張文琪若有所思,“如此說來,我齊國獨佔漢洲大陸,內無強敵,乃絕佳地緣優勢。我齊國只需全力發展海上力量,便足可維繫和擴充套件我齊國未來海外利益。”

“不錯。”齊天笑著點點頭,隨後將手裡的教棍轉移到歐陸的西北邊緣,指到了英國的位置,“英國雖然孤懸大海之上,與歐陸溝通交往不便,但其獨立的地緣位置,卻保證了他們在歐陸紛爭的局面下,可以完全置身於外,然後伺機而動。英國,是一個跟我們齊國擁有同樣地緣形態的國家,所以,他們同樣可以只專注於發展海上力量,而不虞有強鄰入侵(此時,蘇格蘭雖未正式歸屬英國,但卻是共主聯邦)。”

其實,因為地理位置到底是好是壞,取決於科學水平和經濟的發展。

比如在農耕時代,中國的地理位置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國東臨大海,南有未開發的雨林,西有無邊的雪山荒漠,只有北邊和遊牧民族密切接觸。

這讓中國相對易守難攻,只要防住北邊的遊牧民族就可以了,同時又由於和北邊遊牧民族的交往,讓中國和世界沒有隔絕,不像美洲的印第安人那樣,被鎖死在一個封閉的地緣環境當中。

再加上中國還擁有黃河、長江和珠江三大水系,因此非常便於農業發展,所以中國在15世紀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享受了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但是從15世紀開始的大航海,和隨之而來的地理大發現,在給世界帶來了新的財富來源的同時,也讓中國的地理優勢,變成了一種地理缺陷。

因為,此後的中原王朝不僅僅要對付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同時還要應付來自海上的挑戰,中國到了明朝中後期,雖然享受了來自海外貿易的好處,可是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倭寇的襲擾和日本入侵朝鮮,對中國帶來的危害,遠遠大於了海上貿易的收入,這是明朝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兩次援助朝戰爭,極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國力)。

可是對於像英國這樣的島國來說,大航海則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讓他們終於有了屌絲變高富帥,繼而實現階級變遷的可能。

不過在大航海的早期,英國並不是一個受益者,因為在歐洲南端,尹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他們的地理位置更好,近水樓臺先得月,新大陸帶來的財富,鑄就的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是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