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7年3月4日,廣寧(今印尼爪哇島西北芝勒貢市)。

英國東印度公司高階對外事務代表卡斯珀·威爾斯已經是第三次來到這處漢洲人的據點,每次來到這裡,都會讓他對新發現的事務驚歎不已。

有鑑於在印度地區,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漢洲人日益尖銳的對立情勢,公司處於自身經濟利益考慮,委派他出使漢洲,去面見他們的國王。除了抗議漢洲人的戰艦沒錯,漢洲人竟然派出了專業戰艦頻繁襲擊東印度公司商船,還儘可能地與這個南方新大陸國家緩和在印度地區的武裝衝突,若是能建立正式的貿易關係,那是最好不過了。

當然,英國東印度公司也不是沒派出人員與那個漢洲印度商社駐蘇拉特的代表接觸,但對方卻聲稱自己職位低下,許可權有限,無法決定與英國人之間的關係調整。若要正式磋商雙方在印度事務上的分歧,那你們得去漢洲本土,拜會我們商社的幾個大掌櫃,說不定能獲得他們的諒解,結束彼此激烈而對立的關係。

因而,卡斯珀·威爾斯在去年十一月,乘船抵達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駐萬丹的商站。當他經過一番休整,準備繼續前往漢洲本土時,所乘船隻卻在巽他海峽被一艘漢洲戰艦攔截。在遭到羞辱性的登船檢查後,被告知,因雙方不存在外交關係,他們不能隨意前往漢洲本土,需要經廣寧堡遞交外交拜訪申請。在得到允許後,方能搭乘齊國艦船前往。

在經過一番無效的抗議後,卡斯珀·威爾斯不得不乘船返回了公司駐萬丹的商站,然後親自帶人至廣寧堡,遞交了所謂的外交拜訪申請。

在漫長等待的三個月時間,他曾幾次帶人來到廣寧堡,詢問對方何時可以核准他們前往漢洲本土,正式面見他們的國王,或者他們的內閣總理,以完成公司委派的外交使命,得到的答覆卻始終是不冷不熱的“正在批覆”。

卡斯珀·威爾斯面對這種情形,感到非常憤怒,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多的無奈。他不由羨慕起那些荷蘭人,他們似乎可以隨意地透過狹窄的巽他海峽,更是能自由出入漢洲本土和漢洲控制、佔據的眾多海外據點。很顯然,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彼此的商貿聯絡也是更為緊密。

他不知道為什麼,同樣是來自歐洲的國家,為何在這個南方新大陸國家卻有著不同的待遇。漢洲似乎對我們英格蘭共和國(克倫威爾時期,為共和國)充滿了戒備心理,隱隱中更是流露出一股難以掩飾的敵意。

可問題是,我們英格蘭從未侵犯過這個南方新大陸國家,不該遭到這種對待。要知道,該死的荷蘭人,可是與漢洲發生了兩次正式的戰爭,按理說,你們兩家應該是彼此對立,互相爭鬥,才是更為合理的現象存在,而不是像現在這般相親相愛的模樣。

帶著滿腹的委屈和諸多的迷惑不解,卡斯珀·威爾斯終於在一週前收到了廣寧堡的回覆,漢洲本土接受了他們的外交拜訪申請,可前來廣寧堡,等待返回本土的船隻到來,便可搭乘前往建業港。

廣寧堡是一座周長不到一英里的小型堡壘,裡面修建的官署、倉庫、兵營、商鋪、民房和蓄水池一應俱全。這個據點駐有士兵六十餘人,普通居民近四百人,還有兩百多爪哇島土人,控制著周圍數英里範圍的谷地、沿海狹窄平原和一座不高的山嶺。

令人驚訝的是,漢洲人在這種地勢不平的的破碎地帶,開墾了近千畝耕地,種植了稻穀、玉米、菸草,以及大量的蔬菜。卡斯珀·威爾斯仔細觀察了地裡生長的農作物,發現這裡的各種農作物的長勢明顯要比萬丹王國土人的農田裡要好很多。

這裡的農人顯得更為勤勞,天色稍微亮了起來,他們便拿著各式農具,于田間地頭細心地照料那些茁壯生長的莊稼,一直耕作到天色昏暗。

當然,除了這裡的農人特別勤快外,廣寧堡所開墾出的耕地似乎也比附近土人的農田更加肥沃,這讓幾個英國人感到異常驚訝,難道這些漢洲人都有一種神奇的方法,可以將同樣條件的耕地,變得更加適合農作物生長?

其實無怪呼這些英國人對漢人改造農田而感到不可思議,只因為,包括英國人在內的歐洲農耕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要遠遠落後於中國,他們缺乏一種農業生產方面的“高科技”,即不會“作屎”!

沒錯,導致這個時期歐洲人落後東方上千年的“高科技”,就是“屎”,文言文叫糞,科學的說法是“肥料”。

土地上為什麼能長出植物,那一定是吸收了養分。物質守恆定理,任何物質都不可能憑空產生,也不可能憑空消失,都有來歷和去處。那植物除了光合作用,就必定從土地中吸收了各種營養元素,所以才能生長。

之所以說土地貧瘠,那就是缺少營養,糧食或植物都長不大。而如果土地總在耕種,失去的養分就無法補充,也就迅速的貧瘠了。因此,中國不光發明了“壟耕法”來讓土地休耕,還創造性發明瞭核武級別的“糞便肥田法”。

別以為這玩意兒很簡單,這真的是高科技,是千百年來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什麼能用,什麼不能用,什麼時候用,用多少,怎麼進行加工都是必須按科學方法進行的。否則不僅白費力氣,還有可能把植物給“燒死”,或者說養分太高給撐死了。

這些肥田方法,在中國許多農業著作中都有系統的總結和說明,為中國農業發展,做出了積極促進作用。

歐洲為什麼比同時期的中國少這麼多人?其實主要就是因為生產的糧食太少,先決條件導致他們不可能養活太多的人口,所以或是生不出來,生出來也養不活。所以在經濟不發達的時期,才是“民以食為天”,有多少糧食就有多少人。

歐洲為什麼糧食產量低?原因很多,但第一個就是氣候不行,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這主要是光照問題造成的,無法改變。所以造成光合作用不強,水稻這種需要強烈光照的就很難大規模推廣,種了也活不了。

其次就是土壤,這都先不談什麼土地肥沃,就看為什麼古代文明都出現在大河旁邊?主要就是土地容易翻耕,否則以古代的人力效率,太低,根本就種不了多少面積。從這點來說,中國的黃河流域比歐洲大部分地區強太多了。普通人拿著工具就能翻動,有了牛之後就更方便,一人一牛足可以操作。

歐洲呢,除了地中海沿岸的土地沙化率合適,其他地區大多都是溼重土地,粘性大,耕著太費勁。甭說人力了,就是連牛都費勁,所以歐洲的犁至少是兩頭牛,多的得四頭牛才行。可牛也得吃草啊,就算是歐洲土地適合種草,那也耽誤了糧食收成。所以歐洲文明只發源於地中海的希臘和羅馬,其他地方都是蠻荒之地,就適合騎馬打仗開大船搞搶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