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四章 “漢薩”之間的嫌隙(第1/2頁)
章節報錯
1654年4月28日,琉球,首裡外港(今日本沖繩那霸港)。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大明的洪武皇帝為方便琉球王順利地前來叩拜碼頭、請安問好,特賞賜給琉球幾艘海船,並派遣若干同船而去的船工、水手,極盡貼心。史書所載,“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琉球往來朝貢。”
這些移民到達琉球后,便在首里港外的浮島(即久米島)建立了明人聚居地,算是在此安家立業了。浮島被當地人稱為唐營(後稱久米村),或者明鎮。
浮島,扼安治川河口,與首裡外港隔海相望(十八世紀以後滄海桑田的變化,泥沙淤積使久米島北部與沖繩本島逐漸相連,使其變為一個半島),距離僅有一公里,是首裡外港通往外洋的咽喉之地。
扼琉球要害的浮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卻變成了琉球抵抗外來侵略的一道屏障。1556年,1563年和1565年,依託浮島修築的南北兩個炮臺,以閩人三十六姓為主力的守衛部隊曾三次打退薩摩藩對琉球的進攻。而到了1609年,薩摩藩在德川家康授意下出動三千軍隊攻打琉球,也不敢在南北炮臺威脅下直接登陸首里港,而採取了在琉球島北部運天港登陸,隨後迂迴轉進,才攻下了琉球的都城—首裡城。
後來隨著薩摩藩逐步對琉球內政、外交及貿易的滲透和控制,開始在琉球王室和官員中清理和削弱以“閩人三十六姓”為主的明人勢力,但卻始終無法徹底清除大明對琉球的影響。
要知道,“閩人三十六姓”在琉球經過兩百餘年的發展,早已落地生根,並非常有效地控制了琉球的教育和貿易,甚至連王室後代的教導,都是由閩人三十六姓負責的。從1525年起,琉球國王尚真每年派遣四名被稱作官生的公費留學生到大明的北京國子監學禮,歸國後負責王室的禮儀培訓、道德教導等工作。而四名“官生”按慣例全部來自於閩人三十六姓的選拔,琉球士族的教育自然也要依賴於明人,至於琉球王國中大小官員和文吏,更是深受大明影響。
不過,甲申天變,清虜入關,大明一度危如累卵,琉球與大明之間的朝貢關係也就此斷絕十餘年。而十幾年前,一群自稱為大明水師官兵的武裝勢力,佔據了琉球以南數百里的幾座島嶼,每年不斷的有舟船往來,轉運大量的明人在此寄居。
後來透過慢慢接觸,琉球人卻是搞明白了,那夥強力武裝哪裡是什麼大明水師官兵,而是來自遙遠的南方大陸漢洲的齊國,他們佔據幾座島嶼,以此為移民中轉地,不斷地從大明轉運難民,返回漢洲本土。另外,他們還往大明派駐了數十艘戰船,千餘官兵,扶助大明抵抗清虜的入侵,而且還屢屢挫敗清虜的進攻,數次挽大明於危難之中。
齊國在這十餘年來,逐步顯現出的強橫海上武力,不但連大明的鄭家都為此忌憚不已,更是深深地震懾了薩摩藩,使其減緩了對琉球的進一步入侵和控制。
不過,在數年前,齊國卻夥同薩摩藩將走私日本的貿易做得風生水起,各類貨殖大行於日本市場,儼然成為鄭芝龍之外的第二大海外貿易供應商。
而扼守琉球王國首裡外港要衝的浮島,在這幾年漢薩走私貿易當中,獲得了快速發展。整個“唐村”人口也突破兩萬之多,居住範圍也擴充套件至首裡外港,使得城中遍佈酒樓、食肆、茶鋪等各類商業設施,已成為琉球王國最為重要的貿易港口。
今日,抵達首里港的三艘齊國戰艦,吸引了無數眾多小販的目光。他們揹著籮筐、端著簸箕,扛著麻袋,蜂擁地衝到碼頭,不斷向那些下船的齊國海軍官兵兜售各種新鮮水果和手工製作的小玩意。
這些齊國海軍官兵,餉銀豐厚,出手也大方,指頭縫裡隨便露一點銀錢出來,就足夠這些小販數日販賣所得。
到港的艦船是安南艦隊轄下的專業戰艦“順明”號、“安明”號、“旅明”號,在數月前參加了朝鮮戰役(包括鴨綠江阻擊戰)和遼東破襲登陸戰,並在十幾天前,隨同琉球艦隊的數艘戰艦護送大明監國、定王朱慈炯前往南京繼統大明皇帝位。
本來計劃著,在轉移了部分移民和物資至漢興島(今日本宮古島)後,這三艘戰艦便會返回安南的南平(今越南金蘭市)海軍基地進行休整,並對船隻做一番維護保養。
卻未料,被琉球總管區臨時抓了差,委託他們三艘戰艦幫著運送一批貨物至首里港,存入當地的貨場,等待與薩摩藩進行交易。同時,還需轉裝五百多移民和物資,送至琉球島北部一處租借地安東堡(今日本沖繩島北部名護市)。
對於齊國在琉球島北部租借一塊地盤,以建立海上補給中轉地,薩摩藩對此是非常有意見的。認為齊國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雙方在琉球事務上的平衡,並且在此建立海上據點,是對薩摩藩的一種潛在威脅。
為此,薩摩藩駐琉球的家老植田芳雄曾數度前往漢興島,向齊國駐琉球總管丘承度發出抗議,要求齊國撤除這個所謂的租借地,恢復在琉球事務上的原有狀態。薩摩藩在琉球王國具有重大政治、外交和經濟利益,作為彼此友好的商業夥伴,齊國理應尊重和維護薩摩藩在琉球的一切既有利益。
齊國駐琉球總管丘承度卻是笑眯眯地回覆,說琉球島北部的租借地,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海上補給地,為附近的齊國漁民提供一處躲避風浪的錨地。並再三保證,這處基地不存在任何軍事意義,更不會針對薩摩藩。
但植田芳雄對丘承度說辭並不接受,齊國本來海上實力強橫,若是在琉球島北部再設一處基地,萬一哪天與其發生了衝突,對方豈不是可以憑藉那處基地,於此駐紮一支小型的艦隊,就可輕而易舉地截斷薩摩藩與琉球之間的聯絡,繼而徹底獨佔琉球王國。
眾所周知,薩摩藩所在的封地,土地貧瘠,並不適合種植水稻等農作物,且地處火山地震帶附近,極易受到颱風和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加之手工業落後,藩內財政維持全靠海外貿易和琉球的稅賦補充,當然,目前以漢薩為主導的走私貿易,已經佔據了薩摩藩財政收入的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