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三章 大清的震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1654年3月28日,京師。
最近十幾天,整個京城中突然傳出一個令人可怕的傳言,說是我大清攻入朝鮮的三萬大軍盡數覆沒於鴨綠江邊。而做出這等事情的,就是被我大清視為心腹大患的那個齊藩小邦。他們糾結了數萬兵馬,佈陣於鴨綠江北岸,還攜帶數百門火炮,對我攻朝大軍晝夜轟擊,同時不斷派出精銳部隊,襲取我大清八旗大軍的糧草輜重,致使大軍在冬日酷寒天氣下最終崩潰,主帥嶽樂陣亡,軍中百餘名大小將左悉數戰死。
初時,京城中的八旗子弟和市井百姓對這個傳言是根本不信的,更多地則當做一個笑話來調侃和逗樂。開什麼玩笑,三萬八旗大軍,豈能輕易被數萬敵軍一戰覆沒。真當我大清兵馬都是紙湖的不成?
需知,這三萬大軍當中,可不是那由些降附的漢軍綠營兵馬湊數而成的,不說其中那一萬精銳的滿蒙八旗部隊,就是那兩萬餘漢軍八旗,也是從數十萬漢軍中精選入旗的部隊,具有非常強悍的戰鬥力,可不是隨便什麼部隊就能將其殲滅的。
再說了,我大清在去年十一月,攻破登來,盡滅永初偽明小朝廷,使得整個北方再無任何抵抗勢力存在(長山島上的齊藩基地乃疥瘡之患)。那齊藩小邦即使想召集數萬兵馬,恐怕也非輕易就能做到的。至於勉強糾結的萬餘部隊,又怎麼能威脅我大清攻朝的三萬八旗大軍?
可是,隨後數日,坊間不斷傳來攻朝大軍覆滅的具體訊息,甚至就連某某八旗將左陣亡名單都傳了出來。這使得坊間百姓不由將信將疑起來,在茶肆酒樓中開始私下談論這件事的真偽。
而那些有家中男丁在攻朝大軍效命的八旗家屬,則不斷的地走家串戶,開始向一些訊息靈通人士打聽親人的具體情形。我大清三萬攻朝大軍,真的如傳言那般,盡數覆滅於鴨綠江邊了嗎?
一等公、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索尼在十餘名護衛的簇擁下,走出府門,正要騎馬前往皇宮,卻抬眼瞥見府門四周有不少勳貴家的子弟和家奴,探頭探腦地朝這邊張望,心中一陣煩躁。
“厄岱,著人給那些分說,朝鮮之事,朝廷尚未探明確切訊息,勿要輕信坊間謠言。一切需等朝廷正式塘報發出,且讓他們各自散去。如此鬼鬼祟祟,成何體統!”
那些想從索尼府上探聽訊息的人畢竟都是朝中八旗勳貴子弟,心中掛念軍中親人安危,方有此行徑,索尼倒不好讓人強行驅趕,只能溫言勸其離開。
然而,待索尼騎馬朝大清門附近的官衙趕去時,臉上立時就沉了下來。作為朝中首席滿洲大臣,他掌握的訊息無疑是最為全面的。京中坊間傳聞的攻朝三萬大軍盡數覆滅於鴨綠江邊,主帥嶽樂亦戰死於軍中,訊息雖然還未經實地證實,但多半可能是真的。
十幾天前,駐守天津的蒙古八旗正紅旗都統達顏派出八百里加急,向朝廷報告,那齊藩聯合鄭森部,聚集艦船四十多艘,於三月十四日,炮擊天津沿海各地,並派出小股部隊登陸劫掠,隨後在岸邊散發了數千份傳單,上書三萬八旗軍隊盡數被殲滅於鴨綠江邊的具體經過和陣亡八旗將領名單,同時還在岸邊丟棄了數百件八旗將左的隨身令牌,以及若干八旗各部軍旗。
達顏聞報後,立即帶兵封鎖了天津沿海地區,將那些撿拾齊藩散發的傳單和八旗軍中的令牌旗幟全部收繳,並對沿海可能接觸到傳單和八旗遺物的百姓展開血腥屠殺,試圖徹底封鎖訊息。
當天津送來的傳單和八旗遺物盛放在兵部大堂之上時,所有的滿漢官員頓時噤若寒蟬。傳單列明的陣亡八旗將左名單確實都是出自於嶽樂所領的三萬攻朝大軍中,而且那些骯髒殘破的八旗各部旗幟,也非偽造,更不要說還有數百件陣亡八旗將領的隨身令牌和信物。
難道,三萬餘八旗大軍真的盡數覆滅於鴨綠江邊?
索尼、遏必隆、尹爾登、塞勒等滿洲重臣看罷,均面露凝重之色。在警告諸多大臣勿要輕易洩露此間訊息後,索尼等人便匆匆進宮報於順治帝。
順治帝得到奏報後,頓時呆若木雞,一臉難以置信地看著索尼等重臣。要知道,我大清自太祖(努爾哈赤)立國以來,一戰傷亡萬人以上的戰鬥極為罕見。不說三十年前的薩爾滸之戰,僅損失數千人就殲滅明軍五萬人。就算是十餘年前的松錦之戰,雖然損失數萬人,那也是在一年多時間裡與明軍反覆交戰過程中陸續傷亡的,其中戰死尚不足萬人。
若是真的像那齊藩傳單上所言,在鴨綠江邊一舉攻滅我大清三萬八旗大軍,那將是我大清數十年來最為慘重的失利,足可動搖我大清根基。
索尼、遏必隆隨即寬慰順治帝,言嶽樂所領攻朝大軍可能在鴨綠江邊遭到那齊藩攻擊,但我大清八旗部伍勇武精銳,且兼有三萬餘眾,即使略有損失,但也不至全軍覆沒。齊藩於天津沿海地區散發傳單和部分繳獲八旗各部旗幟,乃故意誇大我八旗戰損,為此前登來失利尋些顏面。待前往遼東探查的快馬回報後,必然會戳穿那齊藩之虛構妄言。
“倘若為真,那將如何?”順治帝仍舊擔憂地問道。
索尼等重臣聞言,沉默良久,艱難地回奏道:“倘若大軍盡沒,天下之事,尚需盡力調整轉圜一二,以應對未有之變局。”
至於如何“調整轉圜”,索尼連日來召集朝中重臣和各部官員討論協商許久,遲遲未下定論。
首先,就是要及早確認嶽樂所部三萬八旗大軍是否真的盡沒於鴨綠江邊。為此,京中連續派出了十餘波探馬和信使去往遼東、鳳城、丹東,甚至還勒令盛京將軍敦拜抽調精銳八旗部伍,前往鴨綠江對岸探查詳細情況。
同時,駐防京師和天津的兩萬餘八旗部隊全面戒備,京畿地區亦加強民間管控,禁止各類謠言的傳播和討論,還將夜晚的宵禁時間提前一個時辰,儘可能的保證京畿附近的統治秩序。
而後,要求戶部針對最壞情況,擬定陣亡官兵的撫卹,不至於訊息證實後,那些陣亡遺孤喧囂盈沸。不過一旦討論到財政支出問題,戶部尚書車克(滿尚書)和陳之遴(漢尚書)卻是愁眉苦臉,開始不斷向索尼抱怨戶部的虧空。
自從丟了江南,我大清就驟然失去了泰半賦稅,使得我大清脆弱的財政變得更加虛弱。另外,鰲拜統領十餘萬大軍坐鎮江淮,和明軍對峙於長江,每月錢糧耗費無數,讓戶部官員焦頭爛額。在湖廣戰場,和碩承澤親王(愛新覺羅·碩塞,皇太極第五子)亦聚兵十萬,與白文選部明軍在長江一線的武昌、鄂州、嶽州等地反覆拉鋸,花費更是數以萬計。
困守陝西和漢中的吳三桂部,為了應對四川劉文秀部明軍的進攻,朝廷授命其于山陝兩地自籌糧餉。聽說,吳三桂幾乎將山陝兩地搜刮一空,即使如此,他還在不斷地向朝廷討要錢糧,以鞏固漢中的防禦。
若是嶽樂所部三萬大軍盡數覆滅於鴨綠江邊,以我大清目前的陣亡將士撫卹標準,恐怕要支出近兩百萬兩白銀,這還不包括陣亡官兵家屬的後續恩養的費用。以戶部目前庫藏可以跑老鼠的現狀,是根本拿不出兩百萬兩白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