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鄭芝龍的考量(第1/2頁)
章節報錯
鄭芝豹和陳暉安靜地坐在廳堂裡,等待著鄭芝龍做出決定。
經過與來訪的東印度公司高階商務代表兩個多月的談判,東印度公司方面與鄭芝龍原則上達成了雙方休戰的意願,並就大明、日本和朝鮮的貿易市場做出了大幅讓步。
鄭芝龍方面開始要求荷蘭東印度公司每年直接向他們繳納一百萬兩白銀的貿易“特許費”,則荷蘭人可以不受限制地前往日本和朝鮮。但是,若是要從大明進貨的話,必須要從鄭芝龍方面轉手,併發放海上通行令旗,自由往來。
但荷蘭東印度公司對於每年一百萬兩白銀的貿易“特許費”持有最大的異議,只願意繳納二十萬兩白銀與鄭芝龍,至於從大明進貨,更是堅決拒絕從鄭芝龍方面轉手。開玩笑,大明的貨物貿易,都要由你薅一把羊毛,你們的吃相也太難看了。堅持在大明,實行自由貿易,不受任何限制。但出於對鄭芝龍方面的尊重,他們可以將“特許費”增加到三十萬兩白銀。
要知道,在原時空當中,荷蘭東印度雖然面對鄭芝龍在大明沿海的強勢,而做出一定讓步,但依舊憑藉他們強大的海上力量與鄭芝龍在日本貿易方面做出了一份有利於他們的協議。鄭芝龍本人不直接和日本通商,由他向荷蘭東印度公司提供合適的大明生絲和其他商品,每年賒銷100萬弗羅林(歐洲通用金幣,每枚重3.5克左右),月息2.5%,為期三個月,若無異議,自動延續。
作為交換,荷蘭人在他們的船上給鄭芝龍裝運5萬荷蘭盾貨物和5萬荷蘭盾價值的金塊,記在公司的賬上,鄭芝龍分得最終利潤的四成。
不過,這種協議只是一紙空文,1640年以後,鄭芝龍的船隊依舊不斷地前往日本貿易,賺取大量的日本白銀和黃金,並佔據了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但現在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要比歷史上所遇到的麻煩要多得多,他們不僅遭到了南洋各個西洋勢力和地方勢力的敵視和圍攻,而且,他們還丟掉了福爾摩沙(今臺灣)的兩個據點,與日本、朝鮮、大明的貿易,被鄭芝龍勢力壓縮到極致,甚至隱隱有被驅逐出遠東貿易圈的危險。
經過兩個多月的拉鋸談判,荷蘭東印度公司將“特許費”提高到每年四十萬兩白銀,同意將生絲、棉布、絲綢、瓷器等特定大明物產由鄭芝龍方面提供給荷蘭人,但價格不能超過大明市價的20%。
作為談判代表的鄭芝豹和陳暉倆人就是在荷蘭人不肯再讓步的情況下,前來向鄭芝龍彙報,是否同意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條件。
“荷蘭人沒提他們在日本貿易所佔的份額嗎?”鄭芝龍沉吟良久,輕聲問道。
“他們沒提。”鄭芝豹笑著說道:“他們應該曉得,在日本貿易當中,我們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的。我們能給他們一口湯喝,就不錯了。哪還敢提要佔的份額!”
鄭芝龍笑了笑,手指輕輕地敲打著椅子上的扶手,然後說道:“應允他們,但是有一條,每年的特許費必須在二月前繳納至泉州,不得延誤。”
“大哥,其實我們還可以再與荷蘭人磨一磨的。”鄭芝豹說道:“現在著急的是荷蘭人,若我們再堅持一下,說不定會將特許費提高到六七十萬兩銀子,轉口給他們的貨物價格再漲上一點。”
“其實,我們也並沒有多少時間去跟他們磨。”鄭芝龍輕輕地嘆道。
“為何?”鄭芝豹奇道:“我們現在幾乎是截斷了荷蘭人通往日本的海路,而且,在臺灣也開始陸續移民了,形勢對我們非常有利呀!”
“對荷蘭人,我們自然佔據了優勢,但是,咱們大明朝廷,頹勢漸顯呀。”鄭芝龍搖頭說道:“北方的流賊難消,東北的建奴,亦是愈發勢大難制了。”
五月,張獻忠反於谷城。七月十七日,左良玉率軍追獻忠,逾房縣八十里,被張獻忠設伏圍困。左軍遠道奔襲,兵乏食,前鋒將羅岱被俘,良玉大敗奔還,軍符印信盡失,棄軍資千萬餘,士卒死者萬人。帝聞之大驚,八月二十七日,特旨命嗣昌督師,賜尚方劍,以便宜誅賞。
鄭芝龍昔日招撫的恩主熊文燦因張獻忠再反,致撫局失敗,而被鎖拿入獄(其後於1640年被斬)。
九月初一,帝召嗣昌於平臺。嗣昌言,臣朝受命夕起行。二十九日,抵襄陽。十月初一日,嗣昌於襄陽大誓三軍,進剿農民軍。時明軍諸將積驕玩,無鬥志,嗣昌鞭副將、斬監軍僉事、劾逮湖廣巡撫方孔炤,整飭軍紀。
闖逆,李自成部,於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伏擊,潰之,攜賊首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陝西東南之商洛山中。
然,獻忠再反,受其影響,隱伏的李自成等多路農民軍也重整旗鼓造反,賊勢復起。
東北的建奴亦是愈發勢大難制。6月23日,明廷因東事愈重,乃決策抽練各鎮精兵,復加徵“練餉”。輔臣楊嗣昌定議:宣府、大同、山西、延綏、寧夏、甘肅、固原、臨洮、遼東、薊鎮,及保定、畿輔、山東、河北各鎮兵由各總鎮、巡撫、總兵分練,東西策應,聞警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