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聚兵(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1645年8月10日,萊州府,風水河畔。
午後時分,一場清軍內部的大混戰剛剛結束,風水河北岸到處都是散落著清軍和降軍的屍體和殘破的旗幟以及各種兵刃。
這日清晨,滿洲八旗大營正在吃早飯時,劉澤清聯合李本深部猝然襲擊清軍。當時營中滿洲八旗鑲黃旗和正黃旗兩部三千軍兵大半尚未披甲,瞬時陷入劉李聯軍的四面圍攻當中。
圖賴見狀,又驚又怒,當即帶兵反攻。
圖賴持刃衝鋒在前,立斬當面數人,護持左右的數名巴牙喇見主將奮勇,亦揮刀戮力向前,竟然將數百名圍過來的反叛降軍逼得步步後退。
眼見著滿洲八旗就要潰圍而出,並有反推降軍的趨勢。劉澤清立即命令外圍的兩千餘弓箭手不分敵我,朝著滿洲八旗突圍的方向就是覆蓋性射擊。當即射殺數百人,使得滿洲八旗軍兵衝鋒勢頭為之一阻。
清軍一名參領眼見反叛降軍越聚越多,大有將其全部絞殺之勢,遂命數百甲騎,護著圖賴奮力朝北邊山區逃去。劉澤清等反叛降軍追之不及,只能任其逃走,劉李二將隨即督大軍圍殺河畔大營附近陷入重圍的滿洲八旗軍兵。
至午時,反叛降軍陸續將圍困於陣中的滿洲八旗軍兵盡數屠戮,只留了十幾名八旗將佐,準備交與河對岸的黑衣軍以彰其反正行為。
風水河南岸的齊國陸戰隊和自救軍隔著一道不寬的河水,目瞪口呆地看著清軍自相殘殺。因為不明其中詳情,加之己方兵少,牛虎等軍官未敢輕動,只是命令部隊於河岸邊警戒觀望。
待午後,北岸來了兩個降軍代表,涉水跨過風水河,前來面見登萊太子帳下領兵將領。
“劉澤清和李本深火併了清軍,還一舉圍殺兩千餘滿洲八旗兵丁!”牛虎聽到對方說完上午發生在風水河北岸的混戰起因和結果後,驚訝萬分。
“劉澤清,就是以前的山東鎮總兵。”一名情報參謀小聲地在旁說與牛虎,“在當年崇禎皇帝下令勤王北京時,這傢伙自稱摔斷了腿,不能前往北京救駕。待李自成破了北京,他便帶著人跑到了淮北,稍後與江北其他三鎮共同擁立福王,被封為東平伯,領大軍數萬駐淮安。”
“李本深,興平伯高傑的外甥。三月,高傑身死,以提督代將。不過,聽說在清軍南征大軍擊揚州時,降於多鐸,被授三等精奇尼哈番。”
“這麼說來,這個李本深跟著建奴在揚州屠過城?”牛虎淡淡地問道。
“當時在揚州請降的明軍,估計多半都參與了。”那名情報參謀遲疑了一下,說道:“若是這個時候清算李本深,說不定就會……”
“嗤!”牛虎冷笑一聲,“難不成,他還能再反回建奴那邊?”
“不會吧,俺們準備要宰了他?”李發德驚訝地問道:“若是如此,豈不是讓以後來降登萊的清軍,都會心存顧慮!”
“俺怕將這兩位帶回登萊,以後會有反覆。”牛虎搖頭苦笑道:“若是以後建奴勢大,或者我們某個時刻處於危急時刻,這二人再反出去,恐怕會給登萊帶來不可測的風險。”
“不如,讓他們南下去攻清軍,收復淮北,順便給他們自個尋一塊地盤。”徐傳興建議道:“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部分軍資糧餉,但不讓他們進入登萊。如此可好?”
“他們那般模樣,敢去攻多鐸的南征大軍?”牛虎懷疑地說道:“恐怕還未等人家建奴大軍殺來,就一路敗逃回俺們登萊了。”
“那可如何是好?”李發德說道:“既不能讓他們進入登萊,以防增加變數,又不能任其自生自滅,再被建奴擊敗收編。難道還能將其全部解散?俺們也沒這個實力呀!”
“長官,我能提一個建議嗎?”這時,角落裡傳來一個弱弱的聲音。
“羅守璋,你有何建議,說來聽聽。”牛虎笑著說道。此人雖然年輕,但學識、軍略、技戰等各方面都不弱,此前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讀書人。另外,牛虎還知道他另一個身份,王上的小舅子。
“我們可否先將他們安置在山東南部,以及海州、日照、靈山衛一帶沿海地區,以便我們可憑藉海上對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援。後期,可擇機再將他們運到朝鮮、遼東,開闢對建奴的另外一個戰場。”羅守璋小心地說道:“遼東空虛,朝鮮羸弱,正好可以讓這些降軍施展其所能,大肆破壞建奴的後方以及建奴的藩屬之邦。”
“如此甚好!”李發德聽了,連聲讚道:“擊遼東和朝鮮,不僅可以騷擾削弱建奴後方,說不定還能調動建奴關內的兵馬回援,使得中原和江南各方勢力緩解一下軍事壓力。”
眾人頷首,皆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