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是琉璃杯子?”羅子維看著女兒羅新茹手中捧著一個盛裝茶水的透明玻璃杯問道。
玻璃杯壁中有不少細密的氣泡,顏色也不是很純淨。論精美程度,遠不如往日使用的大明瓷器茶杯,甚至連建業城土陶茶杯也不如,好歹後者,在外觀上會進行一些藝術圖彩。乍一看,就是件粗製濫造的手工製品。
“齊天給我的,說讓我拿來喝水用。”羅新茹笑著說道:“他說,這個玻璃杯子還不算是成熟產品,氣泡太多,但是可以做成窗戶用的玻璃。爹,你說要是整間屋子都裝上玻璃,那一定會亮堂很多!”
“玻璃?”羅子維從女兒手裡接過那個玻璃杯,仔細看了看,應該是大明那邊的富貴人家用的琉璃,或者稱之為藥玉,皇帝頒賜給狀元的佩飾,就有這種類似的物品。
“齊天,有些荒唐了。”羅子維搖頭說道:“年輕人不知造物艱難,豈能以此作為屋中窗戶所用!製造這些物件,不若多開墾幾畝良田,多生產幾把農具。或者,多造些軍器,也是好的。”
“爹,齊天說了,這個玻璃,也是生產工具中的一種。”羅新茹聽到父親對齊天有些微詞,連忙辯解道:“這種玻璃造成各種有刻度的杯子,可以精確測量一些水溶物的大小,還能對一些物質的變化,進行細緻觀察。而且,這種玻璃生產多了,嗯,就是規模大了,其中所費,並不比造一些農具所花費用多。”
羅子維聞言,愣了一下,隨即揮揮衣袖,不滿地說道:“荒唐!測量一些水溶物大小,觀察一些所謂物質變化,對小民生活有何增益,對漢洲實力壯大,有何助臂?”
本來以為憑藉自身學識和岳丈關係,羅子維認為到了漢洲,雖不能直接邁入實權操控之位,但也能輕易某得一縣之地。卻不料,來漢洲數月,他只是被安排到書院教書,而且還是那種最為簡單的識字認讀教授內容。這一切,讓他頗感懷才不遇。
漢洲民政副總管潘其風連縣試也沒過,卻已經是民政第二人,一府之主官,其他幾縣主官,甚至連詩書的某些內容都無法準確解讀。他們真的能做親民官嗎?
厚著顏面以女兒去分說,羅子維是萬萬做不出這種事的。對於女兒與齊天的婚配,岳丈與曹雄是商議過後,欣然同意的。他對此,也不置可否。現在,眾人居於漢洲,或許,對他們所有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爹,那是科學!”羅新茹說道:“科學,就是透過無數的細小發現,才能促進其他方面的產業發展!”
科學?產業?這些詞都聽得明白,可怎麼就有些……不懂呢!羅子維呆呆地看著女兒,這些東西,該不會是齊天糊弄女兒說辭吧。
科學,產業,當然不是齊天忽悠小姑娘的說辭。因為要研究酒精,火藥,以及部分煤化工產品,這就需要用到燒杯、量杯等玻璃工具。在齊天認知裡,玻璃的製造應該是很簡單的事情。
玻璃成分不就是二氧化矽嘛,燒砂子就成。但是怎麼燒、玻璃窯怎麼設計、需要哪些原料、需要多高的溫度、如何去除氣泡、如何去除雜質、如何燒製出無色的或各種顏色的玻璃漿、如何吹製成品時,他頓時有些茫然了。
於是,他不得不翻出那本《天工開物》,尋找答案,並向宋應星以及眾多工匠一起來參研。但幾個月以來,經歷了數次失敗試驗後,許多工匠都洩了氣。
就在齊天準備以開口陶罐作為簡單量杯和燒杯時候,幾個月前,從新鄉堡押解過來十幾個帝力城的葡萄牙工匠,其中有兩個居然會吹玻璃。這一下,令漢洲如獲珍寶。立刻將這倆人弄到黑山城工業研究院,對玻璃進行試製。
工匠們從海中撈取了大量的植物,曬乾後焚燒成灰,獲取了不怎麼純淨的蘇打(碳酸鈉鹽)。然後將這些蘇打與石灰石、河砂混合在一起煅燒,燒得的玻璃漿在經充分攪拌去除部分氣泡後,用吹管吹製成各種形狀的容器。經過三個多月的不斷實驗,目前已經能製作出造型醜陋的盛具,雖然氣泡還是較多。不過,這已經能勉強可以看做是比較透明的玻璃容器了。
在這個過程中,最難的莫過於玻璃的吹制,那可是一項非常考驗人的技術活。不是說你隨便吹吹就能得到想要的形狀的。這裡面需要大量的試驗,積累足夠的經驗後才有可能吹製出合格的形狀來。
宋應星提出,是否可製作一些模具,需要什麼形狀的容器,就拿提前製造好的模具形狀為底,然後以此為基礎進行吹制,比如量杯、燒杯、試管、蒸餾瓶,乃至酒瓶等器具。
齊天送給他“小女朋友”的玻璃酒杯,就屬於依靠模具,批次吹製出來的工業玻璃製成品。建業甜酒場,建業白酒場等幾個工場,見到玻璃的大量地吹制,也產生了將部分容器,由以前的陶罐、瓷罐,改為酒瓶的想法。
其實,以討好女人的方法,最好禮物應當是送一面清晰可見的鏡子。但目前吹製出來的玻璃,氣泡還是有些多了一點。如果做成鏡面,若干凸起的泡眼,恐怕無法展現女人的美貌,反而會產生一些映象扭曲。
據那兩個葡萄牙玻璃工匠所說,目前,在歐洲最好的玻璃製品是在威尼斯。他們所製作的各種玻璃產品壟斷了整個歐洲和中東地區,就連大明王公富貴之家,都有些許威尼斯的玻璃製品,以彰顯他們的豪奢。
不說漢洲目前的玻璃製品仍舊處於粗陋生產階段,即使能投放市場,那也不是普通民眾所能消費的。更何況,漢洲本土依然被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商船封鎖著,暫時隔絕於南洋市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