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場寂靜!眾人深吸一口冷氣,完全沒想到劉漢將許多陰溝裡的勾當講得如此透徹、直白。

都說政治是骯髒的、資本是萬惡的,可究竟是怎麼個骯髒、萬惡、誰又說不上什麼。

聽到劉漢這麼一說,大部分人都明白了、政治與經濟也就那樣子。

英格蘭的發展正如劉漢所說的,該死的政客以及資本家先拿、多拿、拿好。

“許多人會問,這和帝王之術又有什麼關係呢?之前我提到過‘均衡’兩個字!

分蛋糕肯定要均衡,可平等永遠是不存在的,人皆有差異。

比如高個子、矮個子、胖子、瘦子,這都是先天差距,難道還能整齊劃一?

所以分蛋糕不能講究公平、因為最大的不公平就是公平二字,唯有均衡才能安定人心!”劉漢強調著。

“比如三塊海綿蛋糕要分給5個人,你們如何劃分呢?”劉漢丟擲一個問題。

遠處的亞歷山德麗娜陷入了深思中,自己還真的沒想過這個問題、人多蛋糕少。

一直要求著官署改變現狀,可從來不站在官署角度思考問題、蛋糕就這麼點怎麼分?

窮人階級是註定的,無論怎麼做大蛋糕、始終是無法滿足所有的人。

亞歷山德麗娜感到頭大,三塊海綿蛋糕到底如何分給五個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按照強權官署的做派,直接殺掉兩個人、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西方大部分官署會直接沒收三塊蛋糕,告訴民眾根本沒有蛋糕,因為飢餓的民眾才會更賣力的幹活。

而我們東方官署會告訴這五個人只有一塊蛋糕,讓他們自行去劃分。很快他們形成兩派,勝者派獨享一塊蛋糕。

對於失敗派我們獎勵他一塊蛋糕,這樣子我們就能收攏他們,同時打壓勝者派。

民眾的矛盾不再集中官署,而是兩派勢力鬥得你死我活,官署坐收漁翁之利。

簡單來說,那一派強勢了、我們要打壓、那一派弱勢了、我們要扶持。”劉漢給出答案。

“勞漢先生!還有一塊蛋糕怎麼分配呢?”約翰·穆勒詢問道。

“我想大家都對東方的腐敗有所瞭解,可你們是否知道東方的救災力度?

無論是江河氾濫、還是旱災、蝗災等自然災害,我們官署都會發動舉國之力去救援。

對比上世紀的里斯本大地震,你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文明與宗教的巨大差距。

我們認為天災是皇帝失德,所以要自我檢查、反省,同時要拯救百姓。”劉漢耐心解答著。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隱瞞7年之久的侵吞賑糧的大案浮出水面。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事件呢?為此有個名詞叫做‘捐監’,就是想取得國子監監生學歷資格的讀書人,只需按照規定數目向當地官倉捐交谷糧便能獲取,這些谷糧食是用於災荒賑濟災民。

清廷在批准復開捐監時,規定每名監生捐糧43石。災地有一名叫王亶望的官員把這43石糧食改收銀子47兩,另外加收辦公銀、雜費銀8兩,合計每名監生共收銀55兩。

經查,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初,甘省共有274450名報捐監生,收銀15094750兩,合計侵貪賑銀2915600兩。

順便說一下,我們的西北之地和澳島一樣荒涼,民間卻有著如此巨大的財富。”劉漢說著歷史故事。

如果是吹捧賑災的功績,許多人不一定相信、他們會保持質疑的精神。

你要是和他們說賑災的貪腐事件,他們一定會相信、而且是全體呆若木雞,這一個地方能貪汙上百萬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