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皇家帝務(第2/2頁)
章節報錯
“彼得大帝規劃了三條南下路線:黑海至博思普魯斯海峽,高加索至波斯,阿富汗至巴基斯坦。
我想女王陛下你是知道的,他們一直想要找個溫暖的港口,締造屬於他們的艦隊。
為了防止他們得逞,必須由英格蘭帶隊去阻止,否者後果大傢伙心裡都明白。
一旦沙俄從海上、陸地兩個方向同時發動攻擊,我想那個時候,我們已經喪失了抵抗的能力。”劉漢知道有些事情不得不去做。
太陽落下之後,英格蘭正式進入養老階段,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交給了他的年輕兒子。
同樣的地方、同樣的潰敗、同樣的撤退,父子兩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
“唉!克里米亞的戰爭打得最順利,阿富汗的戰爭最失敗,是不是沒有拉盟友進來?”亞歷山德麗娜想起了法蘭西。
好兄弟一起死一死!
“這要看女王陛下您覺得值還是不值!貪婪那塊土地的人不止是沙俄、還有沙俄背後的波斯、伊朗,中西的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太重要!”劉漢回答道。
“我記得當時阿富汗是屬於帖木兒帝國,當時你們是怎麼打下來的?”亞歷山德麗娜想直接抄答案。
劉漢很想說我們沒有你們那麼多的騷操作,打個仗還允許士兵家屬隨軍駐守阿富汗。
拖家帶口的打仗,瞧不起誰呀!
阿富汗國王穆罕默德過去求和結果被囚禁,一下子點燃了民眾的怒火。
英格蘭是把作死的天賦拉滿,最終就是一萬六千人出征、1人迴歸。
亞歷山德麗娜看著沉默中的劉漢,丟人的戰爭還是不要談論最好,互相都有些尷尬了。
“我們的文明能不能滲透進去?”亞歷山德麗娜切換著話題。
“很難!首先他們已經成功反抗,所以他們有著和我們扳手腕的力量。
最重要的!他們的民眾已經認清楚我們的真實面貌,再過去、只會被當做強盜對付!”劉漢毫不客氣說道。
亞歷山德麗娜越來越想拉一幫盟友過去,可不能光讓自己一個人損失慘重,大家都損失慘重就等於都沒有損失。
“普魯士王國對法蘭西帝國虎視眈眈,法蘭西帝國可能沒有足夠多的精力。”劉漢知道那邊的副本很快開打。
“你認為我們的第二次行動會成功嗎?”亞歷山德麗詢問著,英格蘭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
(如果我們想保持一流國家的地位,我們必須、時刻、做好在任何地方出擊和應戰的準備。)第二次英阿戰爭,維多利亞女王日記中寫到。
劉漢聳聳肩,給了對方你懂得的眼神,要麼鮮血揮灑阿富汗,要麼帝國艦隊沉沒印度洋。
一旦沙俄爭取到了阿富汗,可不僅僅是為了溫暖的港口、更重要的是下面的印度帝國。
印度帝國是英格蘭的寶貝中的寶貝,無論死多少印度士兵、都要擋住沙俄南下的步伐!
奈何英格蘭陸軍(僱傭軍)很拉胯,請法蘭西、普魯士的陸軍過來,根本沒那麼多破事了。
“為什麼?”亞歷山德麗還是不能接受。
“民心不可逆!”劉漢苦笑著。
亞歷山德麗娜緊握著拳頭,英格蘭在民心這塊、丟失得太多太多,撿都撿不回來。
未來就需要靠著漢文明進行修修補補,挽回英格蘭在世界民眾的心目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