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出城列陣完畢,同時鄭瑀也看見了蒙古大軍,他用馬刀指了指北蠻軍吼道:“將士們,前方就是我們的敵人,他們人數十倍於我們。如同我們一個戰士就得面對他們十把馬刀,但是你們告訴我,怕不怕他們?”

出城的明軍五千餘人齊聲吼道:“殺!殺!殺!”

這一吼,五千多人喊出了五萬多人的氣勢,喊聲震天,氣勢恢宏!反而把蒙古軍前面的馬匹俱都吃了一驚,馬兒“嘶嘶”叫個不停。有的馬匹甚至被驚的脫韁亂奔,沙場決戰,氣勢非常重要,自古狹路相逢勇者勝,一支軍隊在一場戰爭中是否勝利除了戰鬥力還需要氣勢!

巴圖蒙克見狀怒吼道:“氣勢上給我還回去!”五萬餘人的蒙古人長呼:“必勝!必勝!必勝!”這一呼喊聲如潮水般洶湧,一陣勝似一陣,仗著人多的優勢,氣勢上瞬間撲了回來。

雙方互相對射,佔住陣腳,鄭瑀與巴圖孟克自出馬。

巴圖孟克駕馬奔至目標點十步時,瞬間感受到了明軍“背水一戰”的威壓之勢,不禁嘆道:“明軍人數少於我們十倍竟然還有如此風采,不愧是泱泱大國。”

鄭瑀先說道:“你們韃靼人殘忍兇暴、背信棄義,前不久派遣使者入我京師朝貢,既然已是我大明屬國,為何還屢次犯我邊境?如今戰爭一觸即發,你若是想勸降我,就請回去吧。我身後大明鐵騎寧死不屈!”

巴圖孟克不慌不忙笑道:“大明鐵騎?你們也配在我蒙古大軍面前叫鐵騎?我大蒙古帝國何時臣服過你們漢人,那都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如今靠著長生天的保佑,我們大蒙古帝國再次一統,這次勢必要殺回中原,奪回屬於我們的江山。本大勸你早早歸降,不然城破之時,雞犬不留。”

鄭瑀冷哼道:“大王真是好大的口氣,一百年前我們漢人可以把你們驅趕出去,今後我大明照樣可以把你們打回草原去牧馬。”

巴圖孟克“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他指了指鄭瑀身後的五千多人,道:“我蒙古軍十倍於你,這樣的仗就算你徐達復生又怎麼樣?你們若有火器重炮的話,本汗還有一絲憂慮,現在全是在在馬背上靠著馬刀,你們怎麼打?本汗倒想看看你如何佈陣,這樣的仗我半柱香內便可結束戰鬥!”

鄭瑀看了看巴圖孟克後面的蒙古鐵騎,確實,蒙古軍如果想速戰速決,無須與自己過多廢話,也不用與明軍死拼。他們十倍於己,他若先命蒙古弓弩手猛射一陣,打亂明軍陣型,再用騎兵衝幾個來回,最後命主力軍一收割人頭就完事。這樣打,確實半柱香便可以結束戰鬥。

但是今日已到這種地步,他鄭瑀不能不戰,他知道朝堂上那些御史、言官的厲害,就算今日自己不讓百姓進城,死守不出,可以眼睜睜看著城下的百姓死於蒙古人之手。但是事後自己也少不得被彈劾,罷官免職。而且他的良心也過不去,他雖然不知道現在的皇帝脾性如何,但他可以根據前面的皇帝、將官,想的到自己遠在塞外,那些言官在天子腳下,彈劾他顛倒是非,黑的也能說成白的,可以矇蔽聖聽。”

鄭瑀冷聲道:“軍人當以馬革裹屍、報效國家為榮,大汗不必在說,且自回去整軍,一會兒沙場見真章!”

鄭瑀回馬奔回陣內,旁邊的博爾格不屑的冷哼道:“死到臨頭,還這麼高傲,我今天就要好好打擊你的銳氣。”

巴圖孟克剛回陣內,萬戶蘇赫巴爾出馬道:“稟大汗,弓弩手都已準備好,兩翼鐵騎也到位,只要您一聲令下,兩翼騎兵便掩護弓弩手向前推進。”

巴圖孟克淡淡說道:“五千明軍根本不值一提,此戰就交由博爾格去指揮吧。正好讓我看看作為蒙古大將,你的馬刀還鋒利不鋒利。

博爾格出馬應道:“大汗請放心,我會向您還有偉大的長生天證明,我腰上掛的是馬刀不是樹枝。”

巴圖孟克滿意的點了點,縱馬奔回大營。

博爾格摸了摸自己鬍鬚笑道:“蘇赫巴爾不急,明軍已是甕中之鱉,他們不是高傲的很嗎,從不將我們蒙古軍放在眼裡。我們今天就慢慢消耗他,讓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軍隊逐漸減員直到只留下他一個人。”

蘇赫巴爾聽完大驚,道:“博爾格,明軍素以戰陣聞名,我們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啊,還是速戰速決的好,以防他們有援軍。”

博爾格臉色一沉,叫道:“蘇赫巴爾你怎麼竟長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你就看好罷,看我們怎麼把明軍打的跪地求饒的。”

蘇赫巴爾還正欲繼續勸誡,博爾格怒道:“剛剛大汗欽點的主將是我還是你?”這一問只到讓蘇赫巴爾無言以對,他大嘆口氣奔至後軍督戰去了。”

明軍這邊嚴陣以待,他們都知道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在戰場上廝殺,毫無生路倒是看淡了一樣,此時平靜的等待著都指揮使鄭瑀的發令。

蒙古軍並沒有先上弓弩手,反而直接出動了兩翼的騎兵。

相比於明軍鐵騎衝鋒的井然有序,蒙古騎兵則是雜亂無章,他們揮舞著馬刀“嗷嗷”的叫著,馬蹄蹈起的灰塵,天地變色。

“列拒馬,變陣”!

卓長風在馬上提戟督陣,高聲喝令。面對來勢洶洶的北蠻騎兵,自己只能以小規模的軍陣互相配合,減少最大傷亡了。

大明步兵井然有序的佈陣,鄭瑀、李仁等人彎弓搭箭瞄準敵軍的將校射出,每次開弓,必有人應聲落馬。

鄭瑀將僅餘的五百名弓弩手集中在一起,李仁高聲喊道:“一百二十步,開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