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和談(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家此時其實全是懵逼的狀態。
然後,這個時候劉大炮的勸降信就到了。
嚴格來說,這確實從始至終都是一場嚴重不對等的戰爭,是一個初級工業國對農業國的戰爭,偏偏那個工業國才是真正得了民心的一方。
每一個清軍,此時腦子裡除了絕望幾乎就找不著其他的情緒了,所謂摧枯拉朽,也不過就是如此而已了。
接下來的事兒,卻是反而都是談判了,在劉大炮保證每一個八旗士兵都保證能夠留下姓名,甚至會送他們回家之後,襄陽城乾脆也選擇了投降。
至此,荊襄戰場的戰事結束,全過程總共也就三個多月。
另一邊東南戰場上,向來以勇猛著稱的穆佔與曾養性打得也是極其的詭異,在得知劉大炮接受了襄陽城的投降之後,卻是乾脆老老實實地坐起了他的孤城,並隔三差五的找本地富商吃飯,給曾養性寫信敘舊之類的。
話裡話外透出來的那個意思,分明就是有點要投降的感覺了,總之很是曖昧。
至於京城方向,在嶽樂終於作為唯一的一支援軍趕回到了京師,在得知圖海與穆佔都沒有派遣援軍回來,甚至分別搶奪了運城和兗州後方基地的指揮權的時候,他就已經頗有些絕望地嘆息了一聲。
此後,卻是絕口不提反攻天津之事,反而極力主張與明廷議和之事了。
這議和的提議當然遭到了群臣的反對,康熙更是徹底跟他撕破了臉,但嶽樂卻是我行我素,顯然,也已經不將康熙放在眼裡了。
畢竟入主中原總共也沒多長時間,滿人雖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漢化,但正統思想不深,和元朝一樣,順境之時能做到齊心協力,可一旦局勢翻轉,卻是連最基礎的齊心協力都做不到了。
在嶽樂的堅持下,越來越多的滿人權貴也在思索著與明廷議和的可能性,雖然這仗打到這個份上,說是議和,但實際上和變相的投降已經沒多大區別了。
而當圖海在荊襄戰場僅僅三個月就已經大敗虧輸,敗得比喇布還慘呢的時候,更是讓嶽樂的主張徹底在朝中佔據了上風。
只是理所當然的,退位,那劉大炮能放過他們麼?
明廷,以及萬千的漢人,能放過他們麼?
半個月後,嶽樂的使者見到了劉大炮,劉大炮也十分乾脆地同意了和談,邀請嶽樂親來襄陽與他進行談判。
這軍事方面的仗,到此為止,也就算是打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再打仗,就是政治方面了。
只是,他該要如何處理這新時代的滿漢關係呢?
想想就頭大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