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後,劉大炮成功的坐在了荊州城的城頭上,在給襄陽的守將寫勸降信。

這仗打得,也太容易了一些,短短一天的時間,圖海的大軍就被他給打崩潰了。

事實上昨天圖海兵臨城下的時候劉大炮的身邊總共也就聚攏了兩萬多人,水師和陸軍都有, 他的這些兵實話實說還真的是特麼的不受控,他的改革根本就沒有完全完成。

畢竟救駕之功雖大,但再大的功勞如果每個人都領一份,自然也就和沒領一樣了,再說,所有人都不覺得劉大炮即使身邊只有五千人會有什麼危險, 大不了跑唄。

每個人都本能的覺得,其他人都會火急火燎的救援,不缺自己一個,自己不如趁著這個機會擴大一下戰果,比如打荊州城,甚至是有膽大包天的還敢去打主力並未出城的襄陽城的。

甚至面對劉大炮的軍令,都會想方設法的躲,我接不著,這就不能怪我了吧?

結果麼,大家都是這麼想的。

就導致劉大炮身邊其實壓根也沒幾個兵。

氣得劉大炮破口大罵,一度以為自己是不是被將士們給拋棄了。

但問題是這些圖海和清軍不知道啊。

他們計程車氣實在是太低了,劉大炮主動出城迎戰之後特意讓手下將士們多備旗幟,將陣型拉得儘可能的散一些,反正他的親衛兵都是人手一把燧發槍,越是分散越能發揮武器的優勢。

然後這場景看在清軍的眼裡,那就分明是明軍的大軍已經回援了,再加上燧發槍打得確實也是準, 剛剛交手的時候所造成的殺傷效果確實是不次於十萬大軍的, 居然還能把七萬人的清軍壓著打。

事實上這一仗他們如果衝得上來的話, 劉大炮是不太好頂得住他們的, 畢竟清軍也是有槍的,而且至少馬克沁發明出來之前,騎兵對步兵的切角戰法還是很有威懾力的,劉大炮的步兵是散兵線,對付騎兵的衝陣相比於正常騎兵來說只會更難抵禦,這就是有一得必有一失。

結果圖海下令全軍匍匐前進,結果沒爬多大一會兒就有人碰到了地上埋著的地雷被炸死了,然後,七萬兵馬中的四萬綠營就一鬨而散。

再然後八旗兵就也跑了,劉大炮這邊就騎著腳踏車追。

壓根就沒有白刃戰的步驟啊!

圖海見狀,心知自己已是無力迴天,甚至整個清廷也都已經是無力迴天了,沮喪之下,卻是直接就抹脖子自殺了。

而他帶來的八萬大軍中,除了沿途損耗掉的一萬人之外,四萬綠營幾乎全都投降了,剩下的三萬八旗兵沒敢回荊州,一股腦的全往襄陽的方向跑, 結果就發現襄陽城已經被明軍圍了。

特麼的明軍所有人都覺得奇襲襄陽可能是個奇功, 想來看看有沒有便宜可撿,結果劉大炮身邊沒多少援軍, 一半以上的明軍反而都跑襄陽這來了,大家一合計,那就攻城吧,就這麼在襄陽打上了。

鬼知道這仗是怎麼回事兒,這決戰怎麼就莫名其妙的在襄陽打上了。

跑了一天一夜,士氣徹底崩頹,甚至連鎧甲武器都有人扔了的八旗就這麼一頭扎進了明軍的包圍圈,一臉懵逼且莫名其妙的就被打殘了。

襄陽的守將也是迷茫的。

大將軍抹脖子死了,主力部隊殘了,大後方的直隸也淪陷了,明軍的戰鬥方式前無古人從沒遇到過,手裡的火器又實在是先進無比,炮兵數量很多,堅固高大的襄陽城也實在是不能給他多少安全感,甚至城中的綠營已經很難壓制得住了,隨時可能發動兵變乾脆獻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