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故人的出手(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通電話,在位於北美的唐修手機中撥打了出去。
這件事自然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那麼自然也就不會有人能夠琢磨唐修的用意是什麼了。
現在的函夏電子音樂圈,只知道一件事。
那就是,王藝隆,還是十年前的王藝隆,這一點並沒有任何改變,他依舊是函夏電子音樂圈中的那個王者。
這段時間,《跪下為奴》這首單曲已經直接出圈了,火熱程度堪比當年全民頌唱王藝隆的歌曲的程度。
當然,這些熱度,有一部分,是他與郭躍之間的爭議帶來的。
但是更多的,其實還得歸功於現在的短影片文化。
眾所周知,函夏的本土出產的電子音樂,在現階段的年代,受眾程度普遍集中在哪?
那自然是以抖快為首的一種短影片快餐娛樂平臺。
雖然近年來,短影片文化已經發展到走出了以前那種只有‘社會搖’和‘精神小夥’元素的單一模式,而變得品類繁多。
但是受於作品市場的侷限性,人們對於娛樂的要求逐漸快餐化,短影片的取勝法寶依舊是‘短小’,‘精悍’,所以影片的市場還是侷限在非常有限的一個區間內的。
那麼過於有限的時間,那麼自然做不到跟長影片一樣可以深耕細作,精心製作每一個細節,所以萬變不離其宗,BGM,甚至成為了短影片一個很重要的元素。
有些BGM,甚至可以和一系列的影片繫結在一起,形成另外一種非常鮮明的文化符號。
比如,一聽某首歌,你就知道,接下來就該上腳藝人了。再一聽某首歌,你就知道接下來這個人應該一腳踢出一整個盛夏了。再一聽某首歌,某些黑子就要露出雞腳了。再聽某首歌,你就知道潘森多半在草叢裡貓著了。
然而不論如何,這些作品的作者,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非常喜歡用電子音樂來作為自己的BGM,尤其是那種簡單粗暴,動次打次的國產電子音樂,最受他們的喜愛。
加上王藝隆身上的電音教父的光環,還有MC田右的頂級喊麥人的身份,現在這首《跪下為奴》,順利成為了抖快短影片平臺的使用率第一和熱度第一的BGM。
播放量在短短時間內就達到了恐怖的5億次!
這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前世的《驚雷》在被抨擊之前,在某音平臺上的熱度。
這已經是很恐怖的一個傳播速度了。
然而,再反觀於《熊貓人永不為奴》,則是顯得那麼淒涼,那麼無人問津。
至於....為什麼要靠豆瓣評分來評價,而不是和其他主流音樂一樣,依靠函夏音樂網,還有專業人士來進行評價呢?
為什麼函夏音樂網上面不會收錄電子音樂的評分呢?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根本就沒有對應的樂評人。
電子音樂在函夏,還是太小眾了,小眾到別的樂種都有成體系的其他方面專業人士,但是電子音樂卻沒有。
函夏電子音樂的樂評人,就是聽眾,就是酒吧的DJ,就是舞池裡的那些raver們。
一般能在函夏火起來的電子音樂作品,都是有很高的趨同性的。
那就是,大家都會集中的,成規模的,都聽一樣的作品,但是對於不知名的音樂人,函夏電子音樂的聽眾反而做不到真正的公允公正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