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在“Moto Show”車展上大獲成功,簽訂了大額訂單的事情很快就在圈內傳開了。

沒參加車展前,大家就已經對“彩虹”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彩虹”大概的成本價是多少,同行們心裡都有數。

當得知此行鳳凰獲得了十四萬三千輛的訂單,各位廠商一算利潤,腦子裡嗡嗡作響。

太特麼賺錢了!

十四萬輛的訂單接近十五億的利潤。

哪怕扣除各種稅款,也還有十億多一點的利潤!

一輛車一萬的利潤!

這還只是第一批訂單!

說不羨慕嫉妒是假的。

特別是迪迪、小馬、艾瑪、新月這些頭部企業,大受刺激!

炎國是這個星球上最大的電動摩托車消費國。

在以往的觀點裡,只要搞好炎國國內市場,就足夠讓企業吃飽喝足了。

進軍海外,不僅會面臨各種運營、銷售的問題,還有政策、法規的問題。

並且各個地方的市場情況各不相同,需要額外的資源去調研瞭解。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地區的電動摩托車市場並不大,企業投入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既然需要“精耕細作”花費大量精力,倒還不如搞好國內。

所以,哪怕是頭部企業,除了迪迪有強烈的海外拓展計劃外,諸如小馬、艾瑪、新月都是把精力放在國內市場。

而這一次,鳳凰的例項卻告訴眾廠商,國外並非沒有市場。

只要產品足夠好,科技足夠領先,國外一樣會有市場!

一樣可以割洋韭菜!

鳳凰本次的訂單不僅行業內的大佬們大受刺激,就連一些傳統摩托車的頭部企業也蠢蠢欲動。

不僅是“彩虹”帶來的超高利潤讓他們感到心動,更是因為在“彩虹”上,他們看到了未來的趨勢。

電動踏板車260KM的續航,已經擁有挑戰普通摩托車的資本了。

誰都知道,智慧化、電動化將是未來的趨勢。

一時間,“彩虹”一炮打響國外市場,超高的利潤在行業內外圈子裡流傳。

眾多廠商清醒過來,開始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續航、電控等技術上的研發。

不僅行業內開始改變,漸漸地連資本也注意到“彩虹”帶來的行業變革,各個資本開始重新審視整個行業。

資本動作不斷,國內“彩虹”要下架的訊息也在圈子裡小範圍地傳起來。

張飛揚第二天剛上班,屁股還沒坐熱,就接到總部打來的電話。

接起電話,這才發現,竟然是董事長。

“飛揚,你昨晚彙報的情況我已經看了,你說的鳳凰‘彩虹’可能要下架,具體是什麼情況!”

“是這樣的……”

張飛揚又重新在電話裡詳細地彙報了一遍。

當董事長聽到是胡來在飛機上親口說出來的時候,張飛揚明顯察覺到電話那頭鬆了一口氣。

掛了電話,張飛揚不禁苦笑。

“彩虹”給的壓力太大了,竟然連董事長都一大早親自過問。

不過也是,180KM續航的“彩虹”就已經讓迪迪壓力十足。

而車展上推出的260KM續航的“彩虹”,如果真以國內定價方式,迪迪絕對沒有招架之力。

張飛揚走到窗邊,看著蔚藍的天空,長長地嘆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