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鄉舊憶
章節報錯
山鄉舊憶
周浩然剛走進病房,就聽見父親周番茄的咳嗽聲。那聲音沉悶而沙啞,像老舊風箱發出的聲響,每一聲都扯著他的心。周番茄躺在床上,面色蒼白,身形比上次見面時又消瘦了許多,彷彿一陣風就能將他吹倒。
“爸,我來了。”周浩然輕聲說道,儘量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輕鬆些。
周番茄緩緩睜開眼睛,看見兒子,臉上擠出一絲虛弱的笑容:“浩然啊,你工作那麼忙,還讓你請假回來照顧我。”
“爸,您別這麼說,照顧您是我應該的。”周浩然走到床邊,握住父親的手,那雙手粗糙乾裂,滿是歲月的痕跡。
周番茄得的病說起來挺嚇人,叫蛇瘡,西醫叫帶狀皰疹。這病又癢又痛,在纜鎮大醫院又是灌瓶又是打針,折騰了兩個月,病情卻絲毫不見好轉。看著父親被病痛折磨,周浩然心急如焚。好在後來經人介紹,找到了仇中醫。仇中醫用排淤與針灸的法子,竟真的讓病情有了轉機。
這日,仇中醫來查房,周浩然趕忙迎上去,眼中滿是懇切與感激:“仇醫生,真的太感謝您了,我爸這病在大醫院都不見好,您這一出手,可算是有盼頭了。您這排淤和針灸的法子,到底是啥原理啊?”
仇中醫笑了笑,推了推鼻樑上的老花鏡,語氣平和地解釋道:“帶狀皰疹,在中醫看來,多是由於溼熱毒邪蘊結,阻滯經絡氣血執行所致。排淤呢,就是把體內淤積的毒素和瘀血排出體外,讓氣血重新通暢起來;針灸則是透過刺激穴位,調節人體的經絡氣血,激發自身的免疫力來對抗病邪。人體就像一個精密的系統,只要把紊亂的秩序調整過來,病自然就慢慢好了。”
周浩然聽得入神,不住點頭:“原來是這樣,中醫真是博大精深,以前我都沒太瞭解。”
仇中醫拍了拍周浩然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更相信西醫,其實中醫有著幾千年的傳承,有它獨特的優勢和智慧。就拿你父親這病來說,西醫的治療手段能緩解症狀,但有時候對於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中醫能從根本上進行調理。”
周浩然若有所思,正說著,病房裡傳來周番茄的輕咳聲。周浩然和仇中醫走進病房,仇中醫仔細檢視了周番茄的恢復情況,說道:“今天狀態還不錯,是時候進行新一輪針灸了。”
只見仇中醫從隨身攜帶的針灸包裡,取出一根根細長的銀針,在燈光下,銀針閃爍著冷冽的光。他先是用酒精棉球仔細擦拭雙手和銀針,動作輕柔且專注,眼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專業與沉穩。
“老周,放輕鬆,別緊張,很快就好。”仇中醫一邊輕聲安撫著周番茄,一邊找準穴位,手指輕輕捏起一根銀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精準地刺入周番茄腰間的穴位。周浩然站在一旁,緊張地攥緊了拳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
仇中醫的手法嫻熟而穩健,進針、捻轉、提插,每一個動作都流暢自然。隨著銀針的刺入,周番茄微微皺了下眉頭,周浩然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仇中醫察覺到周番茄的不適,輕聲說道:“稍微有點酸脹感是正常的,忍一忍,馬上就好。”說著,他調整著銀針的角度和深度,手法愈發輕柔。
在針灸的過程中,仇中醫還不時觀察著周番茄的表情,詢問他的感受:“有沒有好一點?要是覺得太疼,一定要告訴我。”周番茄微微點頭,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能忍,感覺……有股熱氣在身體裡竄。”仇中醫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這就對了,說明氣血開始通暢了。”
病房裡安靜極了,只能聽到仇中醫施針時輕微的響動和周番茄平穩的呼吸聲。周浩然屏氣斂息,看著仇中醫專注的神情和靈活的雙手,心中對中醫的神奇又多了幾分敬畏。
過了好一會兒,仇中醫終於完成了施針,緩緩將銀針一根根拔出,動作同樣小心翼翼。“好了,今天的針灸就到這兒,好好休息,按時服藥,病情會一天天好起來的。”仇中醫收拾好針灸包,笑著對周番茄說道。
周番茄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放鬆的神情:“仇醫生,太感謝您了,每次針灸完,都感覺輕鬆不少。”
周浩然也趕忙說道:“是啊,仇醫生,您這醫術真是讓我們開了眼界,太感謝您了。”
仇中醫擺了擺手,謙遜地說:“這都是應該的,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只要病人能康復,我就滿足了。”
在醫院的日子裡,周番茄精神好點的時候,就愛給周浩然講陳年舊事。一天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病房裡,周番茄靠在床頭,緩緩開口:“浩然啊,你知道以前的赤腳醫生嗎?那時候條件艱苦,缺醫少藥,可赤腳醫生們揹著藥箱,翻山越嶺,給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看病。”
周浩然來了興致,坐在床邊認真聽著。“我年輕的時候,村裡有個李赤腳,醫術可好了。不管是頭疼腦熱,還是跌打損傷,他都能治好。有一回,隔壁村的張大爺幹活時摔斷了腿,李赤腳揹著藥箱就趕過去了。那時候路不好走,他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到。到了之後,連口水都沒喝,就開始給張大爺接骨。”周番茄回憶著,臉上露出敬佩的神情。“那時候的赤腳醫生,可都是真心實意為鄉親們服務的,不圖名不圖利。”
過了幾天,周番茄又說起了自留地種生地黃的事兒。“浩然,咱老家的自留地,你還記得吧?那時候,家裡人口多,糧食不夠吃,你爺爺就想著在自留地裡種點生地黃。生地黃這東西,既能入藥,又能換錢。”周番茄說道,眼中閃爍著回憶的光芒。“為了種好生地黃,你爺爺可沒少費心思。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地裡澆水、施肥、除草。那時候沒有化肥,都是用農家肥,味道可大了,可你爺爺從來沒嫌過髒。”
周浩然想象著爺爺忙碌的身影,心中滿是感慨。“後來,生地黃收成還不錯,賣了些錢,補貼了家用。那時候,每一分錢都來得不容易啊。”周番茄的聲音裡帶著一絲滄桑。
隨著病情逐漸好轉,周番茄的精神也越來越好,講起開荒山種植楊梅的故事時,眼中更是透著一股自豪。“浩然,你不知道,咱們村後面那座荒山,以前就是一片荒地。我和你幾個叔伯商量著,把它開墾出來種楊梅。說幹就幹,我們拿著鋤頭、鐮刀,每天起早貪黑地幹。那山上的石頭多,樹根也多,開墾起來可不容易。”周番茄的語氣中充滿了幹勁。“剛開始,大家都不看好我們,覺得我們是白費力氣。可我們不信邪,硬是堅持了下來。幾年後,楊梅樹開始結果了,漫山遍野的楊梅,紅通通的,可好看了。”
周浩然聽得津津有味,他從這些故事裡,看到了父親那一代人的堅韌與執著。在照顧父親的日子裡,這些故事就像一束束溫暖的光,照亮了病房裡略顯沉悶的時光。也讓周浩然更加懂得,生活的每一份收穫都來之不易,都是靠辛勤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