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巖上的清明節

一、

清明節。

響鈴巖上荒草怒長。

馬寶成長跪在父母墳前痛哭不已。

50年後,馬寶成終於從臺灣回來了。

50年前,馬寶成隨國民黨軍隊到臺灣,豈知從此天海相隔。

一晃50年。

去時妻子段錦莉18歲,馬寶成20歲,兒子馬峰剛滿月,那時馬寶成父母尚在如今。

如今父母早已長眠在響鈴巖荒山上。

68歲的段錦莉已滿頭白髮,是他為馬寶成的父母養老送終。

她一直沒有改嫁,痴心等丈夫回來,50年後終成事實。

馬寶成腦中剛滿月的兒子形象很是深刻。

而今,做了爺爺的馬蜂已見白髮。

馬寶成退伍後在臺灣高雄經商,掙下了一大筆產業,並娶當地一富商女兒常函珍為妻,生有一個女兒馬娟。

馬寶成尋找大陸妻子段錦莉花了幾十年功夫。

馬寶成去臺灣第二年,也就是1949年,纜鎮解放了,小村卻在戰火中全燒燬了,馬家父母帶領眾人又覓新的去處。

先是住進段錦莉的孃家。

段家住了五年,政府要修水庫,又搬遷到另外一個村。

此後又因種種原因搬了十幾次。

最後,定居在纜鎮的鎮上,段景麗進了纜鎮棉紡廠,馬峰進了工藝品廠。

因此,馬寶成的尋親費了不少周折。

最後,在永安黃埔軍校同學會幫助下,尋到了段錦莉母子二人。

此時的段錦莉已退休,在家擺了一個水果攤。馬峰已下崗,淪為黃包車伕。

馬寶成的突然出現,馬峰一家人頓時大變樣了。

段錦莉不再擺水果攤,而是開始唸經誦佛。

遊走於永安各大寺廟之間,她認為是觀音顯靈,才有50年後丈夫重現。

馬峰則馬上賣掉黃包車,用馬寶成給的1萬美元購下將近倒閉的纜鎮工藝品廠,開始生產竹木工藝品銷往臺灣,當然是馬寶成牽的線。

馬家也開始日日賓客盈門,高朋滿座,久未走動的三姑六婆也不知何時一日之間從旮旯裡冒了出來。

無一例外,他們都或多或少得到了馬寶成的手中的美元或人民幣,臺幣沒人要,他們不認識。馬寶成在馬家幾位老人的慫恿下,購下了響鈴巖這塊墳山的多年使用權,不為別的,只為修建更大更氣派的祖墳。

至於花了一點錢,馬寶成認為值得。

同時又捐了2萬元人民幣給纜鎮中學,因此纜鎮政府對大修祖墳,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祖墳修好。舉行了隆重的落成祭禮。

段錦莉帶了一群和尚尼姑,吹吹打打,做了一個月的法事。

這時簽證時間也到了,馬寶成安心返回臺灣。

二、

第二年清明節,馬寶成攜妻常函珍、女兒馬娟以及子孫一行20人又來纜鎮掃墓。

常函珍與段錦莉一見如故,互稱姐妹,毫無生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