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心 事(附錄:漫談中藥保健(343))(第1/4頁)
章節報錯
開 心 事
林有個脾氣:把訓兒子當作開心事。
這茬長工資,林沒份,便不開心。
飯不香,菜無味,茶不喝,酒也苦。
只忘了訓斥兒子。
妻心生一計,對兒耳語,如此如此。
下午,林下班回家。
家裡一片狼籍,玻璃窗被打碎,玻璃撒了一地。
撥哪家沒種的,幹壞事!斳
撥爸爸是我打碎的,媽說你不開心,你訓斥我,就會開心了。所以我媽……斳
從此,林不再訓斥兒子。
為了讓國人吃得更健康,中國營養學會在近日釋出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近百位專家結合了近年來我國居民膳食結構和營養健康狀況變化,參考了最新營養原理,並結合當前疫情常態化防控等有關要求,修訂完成了2022版《指南》。
那麼,與2016版相比,具體有哪些變化?根據新《指南》,怎麼吃飯更健康?
一、六大準則變為八大準則
1、穀類為主,改為合理搭配
更加強調膳食模式的整體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即食物種類和重量都需合理化。
透過葷素搭配、粗細搭配、顏色和口味搭配等方式,使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例適宜,並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等,滿足營養需求,以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具體來說,需要做到四點:
①堅持穀類為主的膳食模式。
②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果、禽畜魚蛋奶和豆類食物。
③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週25種以上。
④每天攝入穀類食物200~300g,其中包括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
2、更強調“多吃全谷”
在“多吃蔬果、奶類、大豆”的基礎上加入“全谷”,強調了全穀物攝入的必要性。
與精製米麵相比,全穀物可提供更多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對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等膳食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日常應該將麥片、藜麥、糙米、蕎麥、燕麥、大麥等加入到膳食中。
3、新增兩個要點
【1】提倡規律進餐,足量飲水
①定時進餐的重要性
近20年來的資料顯示,我國居民每日三餐規律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零食消費率呈大幅增加趨勢。
但經常飲食不規律,不僅會增加暴飲暴食風險,進而增加肥胖、超重風險;還會影響腸胃功能,損傷胃腸黏膜,誘發腸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甚至影響到機體代謝以及胰島素抵抗水平,增加2型糖尿病的發生機率……
因此,建議大家最好固定三餐時間,定時定量。
②水,也是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調查顯示,我國約2/3的居民飲水不足。當身體缺水時,以下這些危害可能悄悄來臨:
①血液流量下降,體內運送氧氣量減少,更容易產生疲勞感;
②面板更脆弱,提早出現皺紋、乾燥、老化等;
③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迴圈,增加血栓風險;
④攝入水分不足時,排尿次數減少,增加了結石風險……
因此,新版《指南》提倡足量飲水、主動喝水、少量多次,低身體活動水平下的成年男性每天應喝1700ml,成年女性每天應喝1500ml。
同時推薦喝白開水或茶水,少喝或者不喝含糖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