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

現代中國人容易曲解一個很普通的詞。

比如“小姐”,早已從廟堂之高貶之於下三濫之流了。甚至在廣東一些地方,叫某個年輕女子就如同罵她一樣,國人無奈,又重拾壓於老箱底的“同志”這些稱呼,真是30年河東,30年又是河西了。

還有如詩人、居民戶口、公共汽車、全國糧票等等。

“同居”也是這樣一個詞。

不信邪的《永安日報》編輯、記者姚漄琴特地翻了厚厚的《現代漢語詞典》,其上雲:一、同在一處居住,二、指夫妻共同生活。也指男女雙方沒有結婚而共同生活。

其實世人也多把“同居”意為第二種解釋。

不過近年國內城市裡興起了異性合租一套房的時尚,今日,姚漄琴也來趕一下這個時尚。

說白了,姚漄琴想找一個人一起居住。

這個人是男人,但不是老公。

於是,姚漄琴在永安熱線網站上發了一個帖子。

第二天,開啟電子信箱一看,姚漄琴嚇了一大跳,131封郵件。

第三天,姚漄琴理了一下頭緒,有四大類,一是求愛型,二是騷擾型,三是無關型,四是租房型。

前三者被姚漄琴一下子刪除了,租房的還有13封,又從13封中選出了四封進行約見。

頭一個是永安中學教師,一聽說房東姚漄琴也家住在一起,而且25歲的她還未婚,嚇得馬上逃之夭夭,說不敢與一個陌生女人一起住。

第二個是永安某銀行職員,一見姚漄琴一個人在,便上前動手動腳,姚大叫一句:趙局長,我這裡有流氓,快來抓!那人大驚,忙竄門而出。其實姚的鄰居無人居住。

有了上兩個的教訓,第三個人姚約他在報社傳達室見面,那人遲遲不肯來,姚雅琴失望極了。約第四個人,索性叫他上姚的辦公室裡來。

那人來了,自稱是饒繼信,39歲,江西人,與妻子已離婚。現在某建築公司任監理人員,這段時間常在纜鎮水庫工地蹲點。

纜鎮水庫姚漄琴是知道的,他的老家還因此移民到纜鎮鎮上居住了,饒繼信人不高,臉半黑,常在工地上的緣故,普通話極準,而且講話很有邏輯。

饒繼信說,他一個禮拜只住兩天,週六、週日兩天,其餘時間住在纜鎮水庫工地。

姚雅琴答應了。

當即議定價格每年3600元,合計每月300元。

饒繼信的傢什不多,一床、一書櫃、一寫字檯是一大件,還有一些零碎生活用品,最顯眼的是一臺戴爾手提電腦。聽說是工作用的。

饒繼信的住入,讓這個小小的二居室一下子有了陽剛之氣。

姚漄琴也覺得改變了很多,她再也不能像一個人居住的時候只穿胸罩內褲在客廳裡走來走去了,起碼要有一件睡衣。

上廁所也不能長時間坐了,邊看書拖延半小時再也不可能了,因為還有一個客人。

姚漄琴還準備了一把小匕首以備萬一。

更令姚漄琴尷尬的是,有同事或朋友問起饒繼信是他什麼人時,他說是房客,別人大多不信,笑容裡有幾分貓膩,令人作嘔。

每到週末,姚漄琴都願意待在家裡,因為饒繼信是一個豐富的人。

二人坐在客廳,一邊看電視裡直播第二次海灣戰爭,一邊爭論。

或聽饒繼信講水庫工地出現的種種奇聞。

比如挖出文物啦,比如又挖出了什麼蛇洞啦,又比如說有人在工地受傷了等等,姚漄琴聽的是津津有味。

姚漄琴也講一些採訪見聞,什麼女人、大學生傍大款了,老闆包三奶四奶之類的,這是饒繼信在工地上永遠也聽不到的東西。

饒繼信也講他的前妻,一個信用社職工,紅杏出了牆,同信用社主任好上了。

只是可憐了13歲的女兒,但女兒要跟母親。也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