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 翠(附錄:漫談中藥保健(108))(第1/2頁)
章節報錯
羽 翠
羽翠明天就要嫁人了。
她,不笑,不哭,不打,不鬧;碰到好友,仍說那句話:人生是一本書,我實在讀不懂。
羽翠讀過很多的書,正式的是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不正式的是從瓊瑤到岑凱倫,從三毛到尤今,直到最流行的梁鳳儀。但她卻常說:人生是一本書,我實在讀不懂。
三個哥有權選擇自己的出路,她要去學繡花,卻被老父一句話罵到裁縫學習班,踩那鐵疙瘩。
三個哥有權選擇自己的女友,她愛一個打工仔,卻被老母一瞪眼嫁到卡車司機家,明天就要走。
聽說那司機家房大門高,卡車也進得去。至於那司機,聽說最顯眼的是那身打扮,全副武裝,總價壹仟叄佰染拾陸元壹角染分,訂婚時司機用電子計算機器算給羽翠親眼看的……
又聽人說,司機太窮,窮的只剩下錢了。
而羽翠家太富,三男一女,三男人高馬大,等媳婦進門,一女羽翠價值千金,三男等一女之價格。
羽翠轉念一想,犧牲我一個,幸福三個哥,也值!
反抗,她沒想過。
書裡的反抗,畢竟是書裡的。
今夜,羽翠找了個火爐,關上門。
把一本本瓊瑤先燒個精光。
接著燒岑凱倫小說結局一章。
再燒三毛的封面與封底。
至於尤今與梁鳳儀的,用裁衣剪破壞成一片片,小小的。
焚後靜坐,喃喃自語:人生是一本書,我實在讀不懂。一直等到天大亮,一夜如此。
羽者,羽毛也;卒者,死也。羽翠不想死。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古今醫家多解釋為,天道,聖人都在修行它,而愚蠢的人也欽佩、佩服它。
謬之千里!關鍵在這個“佩”字,讓我們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佩”是會意字,從人、凡、巾,本義是系在衣帶上的裝飾品(佩,大帶佩也。——《說文》),做為動詞使用時,也多以佩戴裝飾品有關(古代君子,必佩玉。——《禮記·玉藻》、佩之金玦。——《左傳·閔公二年》)。聯絡到“聖人行之”,那麼,“愚者佩之”其實就是佩戴它的意思,或者說只是將它當作一種裝飾品而已。比方說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人,說起宗教、說起修行,那是一個口燦蓮花啊,但是,你看看他的行為,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甚至是背道而馳的,這就是愚者!
再進一步往深裡想,“行”字無論是做為修行或者行動講,都明顯具有一種自覺性和主動性,那麼“佩”呢,做為裝飾品在行動中處於什麼狀態?大家想一想看,我們的舉手投足、或急或緩,它是不是都被動地亦步亦趨,被我們任何一個無意識的動作晃動著、搖擺著,甚至是翻滾著、扭曲著。所以,我想現在我們應該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天道這個東西,聖人會主動地去感悟它,並遵循它的指引主動修行自己,而愚人則是被動地、渾渾噩噩地一生被它推向生老病死、自生自滅的境地。用當代流行的話語來說,聖人是在生活,而愚人只是生存,與地位無關,與財富無關,只與一種靈性的覺悟有關。
最後,簡單說一說“聖人”、“愚者”,關於“聖人”,我們在《上古天真論》中有關專門闡述,這裡不再贅述,簡單來說,聖人是我們凡夫俗子在當下可能達到的最高境界,而愚者可以泛指一切愚蠢的人,但無論是聖人還是愚者,在這裡應該都是一種泛指,因為,如果非要對人進行粗暴分類,至少還可以有賢人、常人介於聖人與愚者之間,所以,我覺得,這裡的“聖人”可大致理解為修行的人,而愚者則是餘下的其他所有人。而所謂“修行”的人呢,我是這樣理解的:相信一種先驗性的、非物質的存在,它才是世界的創造者與主宰,而我們每個人都是負罪而生的,我們一生所有的思想與行為,都似赴一場趕考,為的是下一次輪迴開始前的那場“審判”。事實上,這種來自於天道的能量,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命裡,我們修行的關鍵,就在於與這種能量建立溝通機制,並透過它參悟天道,在天道的指引下約束自己、一心向善,從而提升整個人生之格局,且影響下世。
附錄:漫談中藥保健(108)
維C是蘋果的15倍,遇到千萬別錯過!防癌、助眠、抗衰老…聰明的人都這樣吃
在眾多水果中,獼猴桃算是補充維生素C的優秀代表。它的維C含量可以達到蘋果的15倍、橙子的2倍多,吃一箇中等大小的(100克左右)就能滿足成人日常所需維生素C的一半以上。
獼猴桃的膳食纖維也很豐富,《世界胃腸病學雜誌》上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連續4周每天吃兩個獼猴桃,可以使54%的慢性便秘患者腸道蠕動加快、症狀得到明顯緩解。此外,獼猴桃中的鉀、葉酸、多酚類物質含量也較為可觀。
然而等到吃時,疑問就來了:獼猴桃和奇異果,是一種水果嗎?綠心、黃心和紅心,應該怎麼選呢?
一、獼猴桃和奇異果一樣嗎?
雖然奇異果聽起來十分洋氣,但其實和獼猴桃就是同一種水果,它們的起源都是中華獼猴桃。
一百多年前,紐西蘭透過人工培育,種植出了新品種的獼猴桃,並給它起名為kiwi f
uit。後來返銷到中國後,kiwi f
uit就被音譯成了奇異果。
因為經過了改良,獼猴桃和奇異果在外表、口感上的確有一定區別:
外表:總體來說獼猴桃的表面細毛相對會粗糙些,奇異果的細毛則比較柔軟。
口感:普通獼猴桃口感一般酸一些,需要催熟食用;而奇異果硬的也可以吃,無需催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