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月酒和欠條(附錄:《四十八願》19)(第1/3頁)
章節報錯
小豬的滿月酒和紅包裡的欠條
>
> 小山村。
> 相互送禮之風甚盛。
> 紅白婚喪自然不用說。甚至還有生小孩的“落地酒”,到了週歲又有“生日酒”。
> 不送又不好意思。日子久了,人人都深以為患,卻又無可奈何。
> 身在社會,心不由已!
> 且說小山村有個老漢,名喚張老三,這此年的確送了不少禮。
> 而眼下,女兒全已嫁出,兒子也已成家,實在無藉口把送出的“份子錢”撈回來。
> 於是,張老三夫妻倆很是煩惱,而眼下又急著要錢去應付必要的開支。
> 恰巧,張家的老母豬很是爭氣,一口氣下了十隻小豬,而且只只健康。
> 張老三看著將近滿月的小豬,一拍大腦,靈機一動,大叫:“有了!”
> 說完對老伴耳語了起來。老伴一聽大驚:“行嗎?給小豬過滿月酒,村子裡可是頭一遭。”
> 不行也得行,豁出去了!
> 張老三命三個兒子全部出動,遍告回鄰小舍,當然是送了份子錢的。三天後,到張家吃小豬的滿月酒。
> 聽到這個訊息,舉村譁然。
> 只有收了張老三份子錢的人心知肚明:不管小豬還是小孩的滿月酒,收了錢的該送回去了。
> 三天後,張家張燈結綵,大擺酒席。無一例外,到場的賓客都在入席前交上了應交的用紅紙包的份子錢,而且都滿臉堆笑,齊祝張家十隻小豬健康成長,賣個好價錢。
> 入夜。
> 張老三清點紅包,滿心歡喜,昔日一次一次送出的份子錢一日之間全收回,讓人心花怒放。
> 當拆開最後一個紅包時,張老三呆住了:裡面竟有一張欠條和一封信。
> 欠條雲:茲有李大欠張老三份子錢100元。李大(指印)。X年X月X日。
> 信是這樣寫的:
> “張三叔:對不起!因實在無錢,只好先送上100元,另外100元打了欠條,秋後賣了糧再補上。這個月,我一共要付出十個份子錢,總計1600元,再加上小兒學費500元,實在是窮於應付。只好出此下策,請張三叔原諒!”李大(指印)。X年X月X日。
> 張老三讀罷長嘆:“也真難為了李大這孩子!這該死的份子錢!”
> 說完把李大的欠條撕了個粉碎,扔進了灶間。
> 老伴大叫:“你瘋了,撕了欠條,100元問誰要?”
> 張老三擺了擺手:“算了!算了!這該死的份子錢!”
附錄:《佛說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講記19
阿彌陀佛 四十八願
■ 當下而言,我們應該怎麼做?
極樂淨土是每一位唸佛人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標,就當下而言,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要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間也成為一片淨土。《維摩詰經》提出有十七種淨土之行,結合這十七條,實現人間淨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發心
成就人間淨土,是菩薩為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而生起的願心。當代佛教徒,在復興佛教、普濟群生的前提下,應該以觀音菩薩的慈悲,給眾生方便,為眾生服務;以文殊菩薩的智慧,引導眾生走出迷途,獲得光明;以地藏菩薩的願力,使佛法進入每一個家庭,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以普賢菩薩的功行,契理契機,隨順眾生,行難行能行之事。而四大菩薩中,大都是以在家菩薩的形相示現,只有地藏菩薩是出家的僧相。看起來,當代佛教的振興,在家信徒的力量至關重要,以大乘佛教的菩薩精神,建設現代佛教會比較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