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失樓臺。

濃霧中,小寶一行五條船緩緩離開船坊,船首的燈火照不進水面,只為讓近處的船隻看到,別相互剮蹭。

每艘船的船幫外側都用繩子吊著一塊木板,上面擺放著五供:香爐一隻、花觚和燭臺各一對。

這是臨時搭起的祭臺,是用來祭拜行神的。

“行神也叫路神,”李虎在給小寶“普及”行船常識:“傳說是黃帝之子累祖,好遠遊而死於道,故被後人以為行神,是五路財神之一;

五路財神有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思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小寶問:“您說真有這些財神嗎?”

李虎笑:“願望而已,或說祈福也行,畢竟,我們總是希望出行一切順利嘛。這祭臺,出發前和到達後都要擺上一擺的;

還有,百姓都信這個,都會搭祭臺,若我們不搭,會讓看到的人心中不喜,平和些的,會譴責上幾句不懂世故,焦躁些的,就以為你不敬神明會牽累他們;

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講,隨波逐流不是壞事。”

這番話讓小寶想起孃親曾經講過的一個段子:

說有個地方,那裡的風俗是“正月不剃頭”,因為“剃頭死舅舅”。

原本是幾百年前的人為了表示思念舊主、抵抗異族的統治,民間自發在不用出門的正月裡蓄髮。

結果這個“思舊”經過百姓的嘴傳來傳去,幾百年後就變成訛傳,說成“剃頭死舅舅”。

於是不管長髮讓人多煩惱,正月裡都不敢剃頭,不然拜年時讓舅舅看見,別說不給壓歲錢,還得捱上一頓胖揍。

雖然小寶不明白那個地方的人為什麼會不留長髮,但還是覺得這類事情有些裹挾和綁架之意。

不過,入鄉隨俗,孃親也說過“不要跟大環境作對”。

李虎繼續說:“行船門道多著呢,走鏢的門道也多,不信你看著,夠你新鮮幾天的。”

這是拿小寶當孩子哄了,怕他覺得行路難熬。

船頭倒是很明亮,那裡有兩個三腳鐵爐,是楚清給的“贈品”,這種鐵皮小爐灶不佔地方,還可以隨處移動,生火做飯很是便利。

爐上一隻鐵鍋裡,粥水咕嘟咕嘟冒著熱氣,另一隻爐子上則是一個平底煎鍋,裡面刷了一層薄薄的油,甘來正粗魯地雙手各拿兩個雞蛋往鍋裡磕蛋汁。

很快,平底鍋裡,如同雪地長出金元寶一樣,白白的底上十個圓圓的、金燦燦的蛋黃已經半熟,甘來抄起個平鏟掀起來翻個面,爐子邊上則是一桶生雞蛋。

香味兒伴著熱氣蒸騰,讓濃霧都似乎流轉起來。

“嘩啦”一聲,煎蛋滋滋的聲音被一陣水聲掩住,船幫邊上浮出個人來,一隻手裡提著簍子,另一隻手正在抹臉上的水,半截身子浮在水上,好似腳下有根一般。

小寶驚歎此人踩水功夫了得,能穩穩立在水裡,腿下劃拉著水,可上半身一點都不晃動。

“真香!給點吃唄?”那人說。

甘來一隻手拿著鏟子,正要把擁有十個蛋黃的大煎蛋簡單劃成幾塊。

聞聽此言,乾脆,一整個都掀起來,隨手抓過一塊席子,用力一扯就扯掉二尺見方大小,把煎蛋扣在上面,一卷,向那人扔去。

那人哈哈大笑,揚手接了,倒不白要,把手中簍子甩到船上,說:“算是換的!”竟站在水中間就吃上了。

有船工過去把簍子開啟,額滴個乖乖!裡面糾纏、扭動的是滿滿一簍子黃鱔,足足三十多斤!

這才二月底,能搞到如此多黃鱔,可是不容易!

小寶在邊上看的渾身起雞皮疙瘩,太肉麻了。可那船工卻是笑得眯縫了眼睛:“中午,給你們搞個鱔魚粉絲煲!”

水中那人三口兩口就吃完了熱氣騰騰的煎蛋,甘來看得發呆:那麼燙,他怎麼嚥下去的?

沒等甘來問出口,那人已經向水中下沉,往遠處游去,只留下一句話:“現在不吃就把簍子拴在船幫上,泡水裡死不了,不夠吃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