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割韭菜還是拔韭菜?(第2/2頁)
章節報錯
谷蠡王這兩年因為棉花而賺的盆滿缽滿,因而在兩國建交之事上不再積極主動,還建議沃斯王族也多種植棉花。
谷蠡王說:“只要有錢,沒有建交的必要。我們是因為缺糧和鐵才準備建交的,但是我們有了錢,這些都可以買到啊!”
沃斯王認為關鍵性的鐵和糧食,如果只靠購買會很被動。
可是谷蠡王說:“我們自己種的糧食也不夠吃,還是靠買。
只要我們有足夠的錢,糧食可以買,鐵錠也可以買,商人都是唯利是圖之人,只要我們出錢,就沒有買不到的東西!
不出十年,我們就可以直接攻打大宣,到那時,一切都是我們的,不需跟他們談條件!”
谷蠡王又建議沃斯王:“英明的王,您應該號召全國都種植棉花,您知道嗎,大宣人用棉籽油製作肥皂呢,我們既可以賣給他們棉花,又可以賣給他們肥皂,這不是賺兩份錢?”
楚清的作坊沒有對一些簡單技術進行保密,比如肥皂,所以谷蠡王並不費事就得到製作方法。
這也是兩年來雙方互訪了幾次都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的主要原因。
對於建交這件事,大宣的皇帝並不急,他認為這是可有可無的事情。
但是胡恆秋接下來講的事情讓皇帝感到了興趣。
胡恆秋說:“江南的幾大絲綢商開始爭搶棉織品生意,想要把楚清擠垮,但是楚清的“寶清祥”已經在很多州府建了分號,並且有了口碑,所以想擠垮很難。
而這些絲綢商發現棉布的生產週期短,見利快,已經把大量的銀錢放在收購棉花上。
大宣的棉花目前都掌握在楚清手裡,所以這些商人基本上瓜分了沃斯國的棉花,以至於原本耕種糧食的維拉特地區也把糧田改為棉田。”
“他們不種糧食了?”皇帝問。
胡恆秋說:“是的,楚清的報告中提到這麼一件事:當初洪國公殺死了塗虎爾特和和索特兩個大部落的首領;
只有維拉特首領活著回去,他又掌握著整個沃斯國的糧食,所以引得另外兩個部落的新首領一直是既仇視他又對他無奈;
而沃斯王的態度也很冷漠,因為只有維拉特首領活下來,對沃斯王來說是一種背叛,認為他當初沒有盡力,所以自己的兒子都死了,他還活著。
為了衝擊棉織品市場,擊垮楚清,大宣的絲綢商不僅購買棉花,更是直接收購他們的白疊布,讓沃斯國的棉花供不應求。
所以當沃斯王下令維拉特改種棉花時,維拉特首領,右賢王強巴只能答應下來。”
皇帝憤怒的拍了桌子:“重利輕義、見利忘義、沒有底限!”
衝擊棉花市場、擊垮楚清,這是對付楚清嗎?這是對付朕!
不過他憤怒也沒有用,他佔楚清產業收入二成的事情,只有他們三方知道。
“楚清就沒點對策?”皇帝不著急建交,著急楚清的收益。
建不建交能咋地,那個窮地方!
胡恆秋:“有……”
皇帝總算平和下來些,就聽胡恆秋講道:“楚清把密偵司的探子重新偽裝成農作高手,教他們管理棉田。”
“什麼?”皇帝剛要再拍桌子,又覺得楚清不像那麼傻,就停下來看著胡恆秋。
胡恆秋說:“楚清給我的報告沒有詳細說明,只是保證不會影響她上繳的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