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聽說北鎮撫使死在你們那兒了?”徐光澤問小寶。

小寶:“這是啥話?什麼叫死我們那了?他死在礦場!”

徐光澤:“嘖嘖,那不重要,我是想問,倒底是咋回事兒,聽說都在你家鬧了好多天?”

小寶:“徐叔叔,你現在的樣子跟村裡的大娘好像哦!”

徐光澤:“小鬼頭!說說唄,說說!”

小寶把宋廷山那晚的“結案陳詞”複述了一遍,然後還頗為唏噓地說:“這位武大人真是無時不刻為公事,好人哪!你說,好人咋不長命呢?”

徐光澤不接話了。

這個小滑頭,盡拿他知道的資訊忽悠他!

不過也不用好奇太久,第二天他就知道了答案,朝廷的廷寄到了。

廷寄,也叫廷寄諭旨,較明發上諭易於保密,且傳遞迅速,是用來傳送皇帝施政的郵件。

武繼昌的命案,不適合全天下廣而告之,所以只在官員內部通告即可。

因皇帝先一步瞭解事情的經過,因此宋廷山的奏摺到達皇帝手中時,沒太費時間就給了批覆。

廷寄上說明的因由,基本跟宋廷山的“結案陳詞”一致,附帶說明韓副千戶因瀆職罪、贓罪,被“杖五十”後“棄市”。

韓副千戶被打了五十大板後,扔到鬧市執行死刑示眾了。

也就是說,皇帝認可宋廷山上報的,關於武繼昌是“私人休假期間因履行公職而喪命”的結論。

然後又徹查了韓副千戶,查到不少貪贓枉法的實證,最後韓副千戶被執行死刑,也算剷除武繼昌最強有力的“黨羽”。

既然認可了宋廷山的奏報,那也就是認可了關於東倫王女已死的說法。

徐光澤咂咂嘴:“看來小寶說的是真的啊,可我怎麼就覺得這事兒跟楚清脫不開關係呢?”

不止他一個人有這種想法,白樺、宋廷山、魏誠毅他們都有這種想法,包括老黃忠都心中存疑。

更不用說皇帝和胡恆秋這種高居上位的人。

皇帝問:“常豐啊,你就沒什麼懷疑?”

常豐,是胡恆秋的表字。

聽到皇帝問話,胡恆秋心想,你都拍板的事,再問有意義嗎?

不過看到皇帝和他一樣有所懷疑,因此據實以答:“有動機,沒實證。”

皇帝點頭。胡恆秋對刑事偵緝可是非常有一套的。

若真要查出真相,命胡恆秋親自走一趟就行了。

不過並沒有。皇帝說:“倘若朕是楚清,當真會弄死武繼昌。可她一介女流,怕也沒這本事。算了吧,宋廷山既然如此奏報,也算保全了官場的顏面,就這樣吧。”

就這樣吧,不然咋辦?真追查下去,怕是相關的官員都得落馬。

最慘的是馮仁科。

自從押送回京後,一天好日子都沒有。

天天被訊問,開始時沒有說出武繼昌侵犯楚清未遂的事,後來大理寺這幫人從早到晚、翻來覆去的輪流“問話”,不讓他睡覺,實在熬不住給說了,把疑點都指向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