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德八年八月十五。

爆竹聲中,迎親隊伍出門。

同一家出去二十一個準新郎,都想趕吉時,那出門的順序就是個問題。

這在楚宅就不是問題。

兄弟們自有一套辦法:長幼有序。按年齡大小排隊。年長先行。

兩千多名小夥子的迎親隊伍,街道兩側都是身著便衣的馬達部下混在人群做安保。

楚宅大門兩側街道幾乎都是小夥子:佩戴紅花的純種沃斯馬上,坐著身穿正紅色喜服、胸前佩戴大紅花的新郎,兩側是清一水的身穿棗紅色黑邊楚家制服的行郎。

都是當過兵的小子,個個身姿挺拔,那精氣神跟普通百姓就是不一樣!

溜牆邊看熱鬧的百姓看得眼兒直,尤其是姑娘們,有的姐妹幾個擠在一起,用帕子或袖子擋著手,對著小夥子們指指點點;

有的是跟著爹孃身後瞧熱鬧的,盯著某個小夥子看久點,被爹孃低聲呵斥了還偷笑;

更有已婚婦人,大大方方地評頭品足:

“哎,瞧見沒,靠近咱們這邊那個小子?”

“哪個呀?這全是小子!”

“嘖!就是新郎官側邊第四個,咋樣?配你家小姑子我看不錯,多精神!”

“我覺得他前邊那個更好些,那個壯實!”

“想啥呢你倆!人家啥樣人家,人家是官戶,官!能看上咱們這樣民戶家的姑娘?”

“官戶咋啦?那不也是官戶家的下人嗎?咱可是正兒八經的民戶,娶咱家姑娘,還算他們高攀呢!”

“你可拉倒吧!那宅子裡可沒下人!我親耳聽過他們稱主子為‘老大’,主子家的小孩也叫過他們哥哥。”

“老大?咋聽著像土匪呢?”

“噓!小點聲吧!看把你們嘚瑟的!回頭讓人家聽見不削你!”

更有一些看起來很“傳統”的老者滿臉憤憤地說話,聲音不小也不大,剛好夠周圍人聽見的:

“胡鬧!誰家同一天娶親的!同月都不行!”

“老爺子,人家不是親兄弟。”

“你就說是不是一個門出來的吧?是吧?那就不行,壞了祖宗規矩!”

“老張頭你小點聲!人家和咱可不是一個祖宗,人家祖宗是大宣的!”

“你倆都小點聲吧,老張頭、老王頭!咱現在可都是大宣人,你們別站錯隊了讓官府聽見。”

“哼!總之是不倫不類!”

百姓們都以為交談的聲音能被吹鼓手們的奏樂聲掩蓋住,所以聲音慢慢變大也不在意。

要是他們知道,站在他們前排的都是大宣的守兵,該會作何想?

別說大兵們聽到了,就是迎親隊伍裡的行郎們也都聽到了,他們把腰桿挺得更直,甚至把自然微笑的表情調整至興高采烈的誇張樣。

小寶曾經說過啥來的?就喜歡看人家對自己不順眼還拿自己沒辦法的樣子!

一路吹吹打打來到各家客棧,現在這些客棧代表孃家,連掌櫃都得靠邊。

有會來事兒的掌櫃和夥計乾脆扮成孃家人,幫著撐場面。

看到接親隊伍來了,夥計們趕緊把準備好的爆竹和香遞給孃家人,噼裡啪啦又是一番熱鬧。

女方家自有迎客與招待把綵緞布帛奉上,表示歡迎與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