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最近一直住帳篷,就像在草原一樣,反正天氣暖和,她就各地住,方便檢視那一百多萬畝的棉田。

“你回吉州一趟,給小寶先辦理半年的遊學手續,然後帶到這兒來。”楚清吩咐道。

“遊學?不耽誤孩子功課嗎?”楚元操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得行路!”楚清說。

“得嘞!我這就回!”楚元才不管聽沒聽懂呢,他就是那麼一問。小寶要來,他才高興呢!

沒有小寶在身邊,楚清一天天的跟個木頭人似的,除了正事就沒話說。太沒意思了。

小寶五天後到了。看到楚清的時候眼睛亮晶晶的,卻是站在那裡眨了幾下眼才撲上來。

這小孩有些奇怪,平日裡平平淡淡,完全沒有同齡孩子的七情上面,反而總給楚清一種他在隨時剋制情緒的感覺。

別的孩子高興了就笑,不高興就哭,很直接,小寶卻總是要考慮上幾秒鐘。

就連他都那麼想孃親了,按說別的小孩早就撲到孃親身上,可小寶愣是反應了一會兒,彷彿在考慮到底要不要撲上來。

唯獨一次直白的表達,是楚清在新倫州寶清盛北棧受傷回來的那一次。

“想啥呢?”楚清擁住小寶,“不認識娘了?”

“嘻嘻,孃親瘦了,黑了。”小寶捧住楚清的臉。

“哪有!倒是小寶長高不少!”楚清拉拉小寶的袖子,有點短。

自己不在家,家裡那幫小子總是注意不到這些細節。

不過不能怪他們。一群小夥子,照顧自己都不咋齊全,不能指望他們處處周到。

再說,自己穿越以來,過得跟住宿舍一樣,即便在吉州有了宅子,家裡也跟軍營似的。

每天白天各忙各的,晚上各回各屋,一切自理。

吃個飯都是像在食堂一樣去打飯,每個人都是伙伕。只有楚清下廚的時候大家吃的質量最好,氣氛也最熱鬧。

不過吃得飽就行,沒耽誤小寶長身體。

小寶圍著楚清的帳篷裡裡外外“視察”了一圈。

孃親帳篷簡單得很,用的是軍隊的帳篷,比軍隊多個晾衣架,屋裡屋外各一個。

屋子後面的晾衣架做得大些,上面晾著孃親還未乾的外衣。

屋子裡的小些,現在上面只掛了幾塊洗臉洗腳用的帕子。

孃親床頭放了幾本書,床邊有個小几,上面攤開的一本是手抄的《史記》。

攤開的那頁上寫著:“夫山西饒材、竹、谷、纑、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

江南多楠、梓、姜、桂、金、錫、連、丹砂、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

這裡有孃親的鋼筆字:“何山之西?此地在何處?”旁邊還有張大宣的輿圖簡縮版。

“孃親,你在讀《史記》?”小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