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胡恆秋要找皇帝“談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上次沒有幫楚清“美言”上,這次怎麼也得儘儘心。
皇帝得知此事,頗為意動。
日前太后也曾與他說過楚清似乎有意在大宣廣泛種植棉花,這與歷代皇帝的想法不謀而合。
江南是“魚米之鄉”,水土肥美,糧食產量最高。而土地又掌握在各大世家之手。
過去幾代帝王都曾嘗試種植棉花,世家確實配合著也分出土地耕種,但是結果卻讓他們損失不小。
現在楚清的意思是不需要江南的良田,這就跟世家沒有衝突了,而且她竟敢以一己之力做出收購棉花的承諾。
不用國庫開支,就需要些荒山荒地,這買賣划算啊!
“楚清所言,你覺得如何?”皇帝發問。
“臣認為,從心願的方面來說很好,這是個有良心的人,自己深受皇恩,也想著回報。”胡恆秋邊說邊察言觀色。
美言嘛,要美正了地方才行。
此時皇帝的表情看著比較平靜,看不出是贊同還是鄙夷楚清的“異想天開”。
因為沒看出什麼,胡恆秋只好試探著說:“但畢竟只是她一家之言,也只有她去沃斯實地考察過,究竟是否可行,並沒有經過農官的求證。”
“朕倒是覺得楚清可以擔任農官了!”皇帝對胡恆秋提起農官有些不滿。
要是農官們能像黃忠那樣,多走出去看看,大宣的農業,能是現在的局面?
倒是楚清,又是榨油又是鍊鋼,現在又養馬、紡織,對了,今年還吃到了花生油,這油是真好吃!這實踐的精神,擔不起個農官?
胡恆秋眼珠子直轉:皇上這是何意?給楚清再擔個戶部的虛職?
皇帝不出錢,但是可以出政令:“既是荒山荒地,可以一試,不用全國範圍,先選幾處適合的地方種植。
也不讓老百姓白忙活,凡是做實驗的地區,每開出一畝荒地,百姓可以自留半畝,五年內不交稅,但是必須種植棉花,不可他用。”
胡恆秋不敢接嘴,這需要在朝堂上討論的,可不是他們在這裡隨便說兩句就能成的。
“皇上,楚清說,試種棉花有三個方面的難題:
一、人力。楚清說既然百姓可以在農閒時去她那裡做工,就說明人力夠用;
二、土地。皇上您在荒山荒地的使用上需要有政令;
三、積極性。楚清說任何勞動都需要一定的回報才會促進百姓的積極性,承擔收購棉花的費用。”
皇帝把胡恆秋總結的三點一對照,只有土地這一項需要放到朝會
上議一議,其他不是問題。
隔日朝會,這件事就在朝會上解決了。沒有人反對荒山荒地的開發利用,能利用起來,各大勢力都有利可圖,是好事情。
至於說百姓開荒一畝能得半畝,這不是問題啊,百姓的,不就是他們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