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胡恆秋要找皇帝“談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胡恆秋:“那你……”
“大人,棉花與糧食不同,適合種稻米的土地未必適合種植棉花。”楚清抿了抿嘴唇,這個話題說起來有些複雜。
“大人,皇上和太后、皇后,還有密偵司,甚至國公府都給屬下這麼多助力,屬下從一介無知寡婦漸漸有能力做事,實在是全靠大家的扶持。
屬下如今略有薄產,也想為朝廷、為百姓做點什麼,算是回饋於國家。
棉花的種植,原本屬下也想自己小範圍的試驗,待有了經驗再將規模擴大。
可從百姓的角度看,多一種禦寒的方式,是對健康的保障,是對人口增長的促進,也是國家迫在眉睫的事情。幾代君王都為此努力過,就說明了這一點。
但無所獲的主要問題應在於棉花與糧食的衝突,用產糧的土地種植棉花,的確影響糧食的收成。
屬下自沃斯國回來後一直琢磨,沃斯那麼差的種植條件,卻能產出棉花這種東西,只能說明棉花沒有稻米那麼嬌貴,不需要大水大肥的侍弄。
而且,人若換了水土,也會不服,何況棉花?過去的努力不會一朵棉桃也種不出來,只能說沒經過長期的堅持,棉花並沒有機會適應大宣的氣候和土壤。
我們可以找相近的環境來種植棉花,使之逐漸適應。
屬下家中兩名退役的老兵:老於和老趙,他們為了能把帶回來的沃斯馬養好,甚至自掏腰包購買沃斯的牧草,效果也不錯,目前一匹馬都沒有生病。
那麼給棉花相近的種植條件,應該能夠存活。”
胡恆秋認真聽著,不時點一點頭,但是對“長期”、“堅持”有不同看法:“大宣沒有多餘的人力和土地搞這些。”
“有!”楚清說道:“農民們在農閒時可以在我的作坊做工,說明有人力可用。”
“那土地呢?”胡恆秋追問。
“棉花不需要太好的土地,尤其怕下雨,下雨棉桃就會爛掉。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荒地。新倫州以及與新倫州接壤的地區,地勢較高,還有大宣北部地區,這些都是少雨、陽光充足的地方。
棉花是喜光作物,適合在光照條件較充足的環境中生長,需要水但是怕雨,所以灌溉棉田是比較重要的事情。
所以綜合之前的話,人力能夠解決,棉花的適應性可以慢慢來,唯一的難題是土地,屬下不知對於荒山、荒地的利用,朝廷可有政策?”
“荒山、荒地倒不是難題,我倒是認為,憑什麼讓老百姓再去費力開墾才是問題。”胡恆秋說。
任何事情,人的因素最為關鍵。
“他們有錢可賺!”楚清回道:“他們只要能種出棉花,種多少我收多少,高價收!有利可圖的事情,誰不做?”
胡恆秋看楚清的目光充滿了激賞,隨之又一變,拍了下桌子就騰地站起來:“你收!你拿什麼錢收?我的錢呢?啊,給密偵司的錢呢?”
………………
楚清跟胡恆秋說這些,一是要透過胡恆秋給皇帝傳話,她自己沒有面見皇帝的資格,除非皇帝要召見。
二是為了收買皇帝儘量給自己保駕護航,沒後臺她心虛嘛,今天場面搞這麼大,誰知道以後有什麼“不良反應”?
至於天下大義,唉,場面話該說得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胡恆秋真的不負所托,第二天就跑去找皇帝“談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