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章 人心不古(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詔她進京又能作甚?接待、談判,那是禮部的事情,是鴻臚寺的事情,不是她一個掛名侯爺的事情。
那就是又想考驗她忠誠度?又想逼她自費炮轟沃斯王?
“這段時間,邊境上有沒有小衝突?”楚清問道。
郭正彪:“這就不知了。”
郭正彪能得來的資訊不多,說到這兒也就算說完正事了。
村長婆娘過來說午飯已經備好,問何時開飯,楚清便邀請郭正彪一起吃飯:“反正已經在這兒了,幹嘛急著回去?什麼儀仗不儀仗的不重要,就算沒有,到了京都城門口也得有人給備好了,不著急!”
皇帝都下令,找到楚清立馬護送進京,還怕沒有儀仗嗎?
午飯就在村長家吃的,這次村長可是好好的給張羅了一頓飯食,很多村民不顧寒冷去海邊冰碴子裡又是摳又是撬,搞回好多新鮮貝類。
面對早餐有啥吃啥,午餐吃啥有啥的局面,楚清權當沒看出來。
其實吃穿對楚清來說不重要,整天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活著的人,吃龍肉也嚼不出啥好滋味。
當然,楚清也不白吃人家的,轉頭就讓楚家小子給送了一百兩銀子、兩頭大肥豬和兩百斤豆油。
這個小漁村人口不到二十戶,兩頭大肥豬,還是每頭都有三百多斤的兩年豬,真是把村民們高興壞了。
要知道,漁村的村民們過年都未必有幾家能吃上豬肉。
別以為他們天天吃海鮮,海鮮也是肉,實際上,以現在這種生產力,憑藉他們那簡陋的小漁船,每日所得比趕海也多不到哪兒去。
他們出海所得還要購買衣物、糧食,溫飽難繼,所以說,吃豬肉對他們來說是很奢侈的事情。
村長也敢拿出平日捨不得喝的燒酒做招待——知府大人都對臨洋侯客客氣氣,那就是最大的保障。
別看村民們可以把魚賣給楚家作坊,可村長心裡有數:那只是買賣,心裡把人家當個貴人就成,可不能與人有啥瓜葛。
反倒是對這些大人物的態度,要看本地知縣、知府大人的眼色,這才叫識相,識相才能保命,有命才能長久啊。
送走郭正彪,楚清也等到了小子們帶來近日各地的訊息。
楚家在吉州興湯縣五棵樹村的一千多畝地,和秋生家,都躲過年前糧食加徵。
楚家嘛,自然是沒人敢徵;秋生則因為是舉子,不需要繳糧。
新倫州屬於糧食低產區,沒有加徵,不過楚家的貨棧今年也改成銷售玻璃製品了,沒影響收益。
只是臨洋縣的希望小學,過年這一個月幾乎每天都有嬰兒被扔在門口,將來直接就是兩個班級,不得不僱了五個婆子照顧孩子,又從牧場給牽來五頭羊供奶。
不過,百家興信上說了,他給這些孩子全都在縣衙開了“父母皆亡、無親無故”證明,杜絕以後給養大了有人跑來認親的可能性。
百家興說了:“能扔,就別惦記再要回去。”
他是怕以後這些人再賴上、訛上楚清。
人心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