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昨日的溪已非今天的水。

楚清舉著三連枝燭臺,也只能舉著,因為找不到大魚。

這片地方周邊皆有農田,想來有魚也存不下。

能發現的小魚也精得很,人稍有動作,它們就機警地躲開,再不像過去那樣傻乎乎的不知兇險了。

與當年相比,奔騰的溪流似乎安靜不少,而且感覺寬度用變窄了些,初時楚清以為是記憶有誤,直到往遠處看到山後就明白不是記憶出錯了。

溪自山中來,可覆滿整片山的連綿的深綠卻已不如以往,半山之下皆為黃色,早無樹木。

可見這裡被開發後,農人們時常上山砍伐,樹木消耗甚大。

取暖靠樹、蓋房靠樹,更有燒炭的、制墨的,都需要大量木材,

山上無樹,自然存不住水,地下水位下降,不足以維持住溪流,以至於現在這條溪水看上去比當年“安靜”。

楚清嘆了口氣。

俗話說,山上沒有樹,莊稼保不住,長此以往,不知這片莊稼地還能堅持多少年。

若逢暴雨,則易發泥石流;若逢乾旱,則溪流乾涸,總之,莊稼要不被泥沙埋沒、要麼變成荒地。

既然找不到大魚,那就當看景兒吧,楚清帶著大家順溪流往上游走去。

走著走著,哎,好東西出現了!

上游的水流還算湍急,也非常清澈,在石頭阻攔處,發現三五成群的蝲蛄在石縫間穿梭。

“晚上請你們吃蝲蛄豆腐!”楚清喊道。

蝲蛄很好抓,幾十號人不一會兒就所獲甚豐。

有時候楚清就想,其實以後有機會碰到穿越到這個世界的人,楚清一定會告訴他如何餓不死。

因為這世界的人有好多東西不知道吃,比如蝲蛄,比如海腸,反正看起來“奇怪”、或是“令人生厭”的東西他們都不吃。

好比說河蟹,南方還好,因為據說大禹治水時便嘗過“八足夾人蟲”,故而人們會去捉來吃。

可在大宣北方就有好些地方不吃,甚至有把螃蟹捉回來用繩吊在大門口,用來“避邪”。

也就是楚家的青瓦臺,所用食材豐富,讓人們開了眼——噢,原來這些東西雖然相貌醜陋,可不僅能吃,還很好吃。

再說蝲蛄,楚清就沒見誰吃過,現在正好遇到這麼多,乾脆給大家嚐嚐鮮、開開眼。

護衛們一點異議都沒有,這些年追隨老大,什麼沒吃過?老大盡帶著他們吃好吃的了!

要說人們也怪,山上的動物,連老虎都有人敢吃,虎鞭熊掌蛇膽鹿血,可謂是膽子夠大,可竟然河裡這麼多好吃的東西沒人吃!

“老大,再往前走走,這玩意全是殼,怕不夠吃吧?”祥子問道。

噢,這下楚清明白了,原來沒人吃是因為看不到肉?

“行,多抓點吧。”楚清沒有解釋。

食物總是越多越好,何況要在那個小小的佃戶村開伙,總得給他們也帶些。

燭臺最後還是用上了的,楚清把三條“柳根”給紮在上面了。

回來後,楚清把魚交給村民們處理,自己帶人親自收拾蝲蛄,剩下的護衛們紛紛清理出場地準備搭帳篷紮營。

這排房子剛夠佃戶們自己住,楚家人不打攪他們,露營便好。

掐頭去尾剔蝦線,摘出蝲蛄黃收集起來;再把清理好的帶殼蝲蛄搗碎,連同原汁一起過篩,過篩後的汁液與蝲蛄黃混在一起。

往清水湯鍋裡撒上一把菜葉和蔥花,再將搗出的蝲蛄汁均勻倒進去,等開鍋時,蝲蛄汁就變成一朵朵豆花狀的“蝲蛄豆腐”。

粉嘟嘟的蝲蛄肉,黃燦燦的蝲蛄黃,翠綠綠的小青菜,色澤鮮豔、香飄四溢,誘惑人真正做到“垂涎三尺”。